李秦武讓分身找來鋼筆和紙,零號伸出一隻機械臂,握住鋼筆刷刷刷書寫起來。
它的機械臂運作速度很快,效率和打印機似的,幾秒鐘就能寫滿一頁紙,5分鐘後,一份600多頁的陶鋼生產詳解被記錄在紙麵上。
李秦武拿起看了看,上麵有很多文字和圖片注解,零號不但寫出了製造陶鋼需要的原料工藝,還提出了生產意件,製造某些簡單生產器械能大幅提高產量。
看過後李秦武感歎出聲。
“好簡單!”
紙上記述的陶鋼生產材料幾乎隨處可見,各種粘土石塊都是能隨處可采集到的資源,生產製備方法就更簡單了,不用機械靠人力就能完成,這點從配方標題就能看出,什麼打粉,攪拌,陰乾,烘烤等等,聽著和造水泥差不多,就是工序有些多罷了。
“主人,探索出這兩套配方的世界都是廢墟世界,那裡的人民想要恢複生產就必須開發價格低廉的建材。
其實主流帝國世界有性能更優越的陶鋼配方,隻是這兩套更適合我們現在的環境。
主人您需要注意,生產陶鋼雖然簡單,但一定要遵照生產指導,配料占比和每一道生產順序都不能打亂,否則生產出的陶鋼將失去最終產品的屬性。”
李秦武點頭道:“嗯,生產工序是有點多,不過這是好事,它越複雜敵人就越難複刻,對我們就越有利!”
“是的主人,如果沒有配方,敵人根本不可能造出同等屬性的產品,除非他們也有上百萬個星球,花費4萬年時間研究,這才有可能碰巧摸索到這套配方。”
和零號聊了一會兒後,李秦武開始安排陶鋼生產製造,這玩意工序雖多,但很多工序是重複的,像是高溫烘烤和打粉就需要反複進行三遍,所以李秦武並不需要建60多個廠,隻需30來個工廠就足以勝任陶鋼生產。
李秦武打算把陶鋼生產線放在虎頭山內,那裡已經完全被李梟控製,並且隨著鬼子的行動,逃難百姓越來越多,虎頭山已經接收了8萬餘人,這些人可以做陶鋼生產線的工人,而且虎頭山縱橫百裡,山內有大量原料在那裡建廠可以就地取材。
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現在虎頭山發展迅猛,沒準鬼子的探子已經跟隨難民進入虎頭山了,要是讓鬼子把陶缸生產技術偷去,李秦武可得哭死,沒準日本會靠陶鋼改變二戰結局,保密工作必須認真對待!
30道工序所需的30座工廠,必須將其拆分安設在不同位置,他根據生產功能和方便生產原則,將其拆分成10個生產區,分散在虎頭山各地,提高對生產工人管理,且必須斷絕不同生產區的工人來往。
李秦武覺得虎頭山內也應該搞戶籍製度,發放身份證一類的識彆物品,方便管理。
例如一個工人在1號生產區工作,那麼他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到2~10號生產區,自然也就不會探究到整條陶缸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