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記者瘋了一樣的圍上來,照相機快門都按成全自動了。
湯先生連動一步的空間都沒有,他看向旁邊朝他微笑點頭的李秦武,突然做了個決定。
“感謝巨龍公司提供的資金支持,感謝李老板,感謝李主任,隻是15萬大洋太多,如今國家艱難,這麼多錢拿在我手裡也沒什麼用,不如捐給政府吧。”
此話一出,眾記者再次嘩然,15萬大洋啊,多少人一輩子都沒見過的財富,你說捐就捐了?
李秦武一聽他打算這麼花錢,趕忙開口阻止。
“湯先生,最好還是不要這麼做,工廠發這筆錢就是為了獎勵你的貢獻,彆的有才之人看見了,肯定也會效仿,在研發工作上上心。
可如果你不享受這筆財富全部捐出去,後來者會如何想?後來者在科技上做了突破,難道他們也要跟著捐錢嗎?”
“這……”
這問題湯先生還真沒想到,不過李秦武說的在理,他是第一個拿到巨龍鋼鐵廠開出的高額研發費的人,如果他把這筆錢捐了,就相當於給後來者做了榜樣,要是後來者不願捐錢,恐怕會遭到社會責難。
既然做出了成績還不能享受,那我為什麼要做出成績呢?乾脆摸魚算了。
湯先生知道了這麼做的弊端,可這筆錢對於湯先生來說確實太多了,就算他以後想做研究,以巨龍鋼鐵廠給他的資源也根本不會缺錢缺資源,這該如何是好?
李秦武見湯先生居然會陷入有錢沒處花的困境,提議道:“湯先生,不如拿這筆錢開個物流公司如何?
現在巨龍鋼鐵廠打算在其他地方開新廠區,各廠區間有貨運需求,湯先生可以拿這筆錢開設自己的物流公司,自己經營自己盈利,錢生錢,等生多了,湯先生可以拿這些錢去乾更有意義的事。”
湯先生一想也是,自己開物流公司,裝備自己設計的木炭車,在大規模經營的過程中肯定會暴露更多問題,這有助於他研究改進,便同意把這筆錢拿去開物流公司。
15萬大洋的支票一轉手又回到李秦武手裡了,湯先生畢竟是科研人員,精力還是要放在研究上,開公司他請李秦武幫他代管。
李秦武接回支票,笑著搖了搖頭,他看眾記者都看著他,打算打個廣告。
他舉起15萬大洋的支票,當著所有記者的麵說:“今天起,湯仲明貨運公司成立,巨龍鋼鐵廠的第1批木炭車將裝備湯先生的公司!”
他把湯先生從人群中拉出來,讓他和自己站在木炭車旁邊,然後示意記者拍照。
記者們也刷刷的拍照,把一張李秦武和湯先生站在一起,聯合舉著15萬大洋的支票,背景是木炭車的照片拍了下來。
這張照片得到廣泛宣傳,加上巨龍鋼鐵廠給報社打錢買廣告,引起了好多人的注意,後續部分人一直關注湯仲明貨運公司的盈利狀況。發現還不錯後開始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