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吊車都被叫了過來,做舊立馬就要穿幫,卻見鬼子和尚群中一個老和尚脫下袈裟,蓋在佛頭上。
老和尚嚴厲的斥責幾個考古學家,說他們是“請”佛爺去本子做客的,現在佛爺在箱子裡,箱子就是他的佛場,在抵達本土的佛場之前不應該在把他請出來。
李長隱鬆了口氣,朝幾個鬼子和尚比了個ok的手勢,鬼子和尚一臉的莫名其妙。
就這麼有驚無險的,李長隱把傳送錨點送上了長門號,他估計長門號應該就是這兩天準備走了,艦體裡差不多被文物裝滿,隻是不知道為什麼還賴在港口。
這事他彙報給李秦武,李秦武就打算催催長門號,讓她快點走,所以打算在陸地上弄點大動靜,哪怕是戰艦,裡麵這麼多文物,鬼子應該也怕出問題,肯定會落袋為安儘快離崗。
視角回到虎頭山,3000軍士猛虎下山,他們軍容整齊,以連為單位行軍,部隊連綿出去三裡地。
這是一支半機械半騾馬化部隊,懲戒軍帶上了所有能搜羅到的卡車,有50輛,這些車有一多半是隨著美國的工程車送過來的拉貨車,被李秦武改造成軍卡了,是他手上最多的製式卡車。
50輛卡車有二十輛後麵拉著四一式山炮,隻是這是升級過的四一式山炮,炮管炮架都是用陶鋼造的。
四一式山炮本來就輕,隻有540公斤,現在采用更輕,強度更高的陶鋼,做了結構減重處理,重量隻有420公斤,就這個重量,重裝擲彈兵甚至能扛著一坤門。
卡車屁股後麵拉上一輛,車子裡還能裝滿炮彈,炮彈也是陶鋼炮彈,主要是炮彈殼,這能小幅度降低炮彈重量。
李秦武也想過用陶鋼造炮彈頭子彈頭,可測試後發現彈道數據差的一批,陶鋼太輕了,能攜帶的動能數據不夠,不過用來造大口徑炮彈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口徑炮彈的炮彈皮為了抗住膛壓,做的很厚,這就占據了不少裝填火藥的空間,用陶鋼造大口徑炮彈的話炮彈皮就能薄一點,放更多炸藥。
剩下沒掛火炮的卡車上掛著拖車,龍龍小賣部生產的同款,這些拖車上都是糧食和炊具,3000人的後勤有一部分要依賴這些糧食。
李秦武預計作戰時間超過1個月,這點拖車攜帶的糧食肯定不夠,所以他的後勤部隊裡還有200頭騾馬,這些騾馬一部分帶重機槍,一部分帶糧食,另一部分帶乾草。
後勤保障折磨的李秦武頭都大了,他這才發現,放棄傳送門優勢後,一支軍隊的後勤居然如此困難,他想起李軍在雲南講武堂裡一位老師的話,一支軍隊的主管,如果把他的精力分成10成,那麼他會把九分放到後勤上,而最激烈,最能決定一支軍隊生死的戰鬥,反而隻有1成。
以前李秦武覺得這話有失偏頗,現在親身實踐,他感覺自己真是為了讓部隊多帶點彈藥給養操碎了心。
好在他出兵的地區有很多鬼子開拓團,這就有點敵國作戰的屬性了,他可縱兵搶掠來獲得補給,反正這次行動的打擊目標也有鬼子開拓團的殖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