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芫很苦惱,對著河邊看了半天,但實在不甘心放棄。
算了,自已手動編個魚籠吧。
編魚籠不難,主要是材料,宋芫看了眼附近,發現河的下遊長滿了蘆葦。
他立即過去,拔了些蘆葦回來,找了塊看起來稍微比較乾淨的石頭,坐在上麵開始編魚籠。
太陽逐漸爬上頭頂,即使是春光和煦的春日,臨到正午,太陽還是避免不了有些曬。
宋芫轉了個身,背對著陽光,繼續編魚籠。
附近田裡乾活的村民們放下了手上的鋤頭,到這個點,大家肚子都已經空了,陸陸續續扛著鋤頭回家吃飯。
經過河邊,有人一眼瞥見河邊的背影。
“哎,那不是宋家小子嗎,他在河邊做啥?”
另一個人語氣不屑:“管他那麼多做什麼,走了走了。”
村裡大多看不起宋大樹的為人,尤其當知道,他連親爹娘的喪事都不回來操辦後,村裡人就更鄙視他了,更不屑與他往來。
此時宋芫心神專注地編魚籠,也沒察覺到,有人在背後討論他。
一開始他動作還不熟練,編了拆,拆了編,茅草都扯斷好幾根了,越編下來,他的速度就越快,十指不停飛舞,到後麵,他的手指快得幾乎出現殘影。
魚籠逐漸在他手中成型,做好主體,宋芫琢磨了下,做倒須不合適,他乾脆又編了個圓篦子,裡麵還插進一根小棍子。
然後把圓篦子放進魚籠裡,小棍子用來固定住魚籠,這樣一個可以轉動的機關就做好了。
做好魚籠後,宋芫長長地舒出一口氣,扭了扭脖子。坐久了,脖子都僵硬了,肩
膀也有些酸痛。他轉了轉腦袋,再捶了捶肩膀,好一會才緩過來。
宋芫拿著剛編好的魚籠,脫掉鞋襪,走下河裡。
此時填飽肚子,休息過後的村民又準備下田乾活。
剛剛在河邊看見宋芫的青年,這會又忍不住往河邊看了眼,沒看到宋芫,正想收回目光,忽然他視線一頓,看見河裡有個人,彎著腰捉魚,他愣了下:“你看宋大樹在抓魚。”
青年的聲音引起大家的注意,有人嘲笑:“他家該不是吃不上飯了吧。”
一人不可思議道:“村裡不是剛給他們湊過糧嗎,這才幾天,就吃完了?!”
“也難說,宋大樹那人,向來就不知道節儉。”
老者長籲短歎:“唉,老宋夫婦倆都不在了,大樹又不中用,留下幾個小的,可怎麼活喲。”
也有人漠不關心說:“人各有命,關心這麼多做什麼,難不成你去借糧給他們,反正我不借。”
一群人邊說邊走,沒再繼續關注河裡撈魚的宋芫。
在這個吃不飽的年代,他們的同情心也是有限的,能不落井下石已算是好了。
宋芫一動不動地站在河裡,等著魚兒遊過來時,他眼疾手快拿起魚籠一兜,再迅速撈起,輕輕鬆鬆撈了一小簍魚。
河裡的小魚笨笨的,一撈一個準,再把圓篦子一翻,小魚就出不來了。
很快,宋芫就撈了一小簍魚,提著魚籠喜滋滋回家。
當然,宋芫不清楚,他剛撈完魚回去,村裡就傳遍了,他家已經吃不上飯,餓得隻能下河撈魚吃了。
當宋芫聽到這個謠言時,已經是晚上的事了。
牛嬸風風火火過來,一進門就大聲嚷嚷:“宋家小子,你是不是又偷吃丫丫的米糧了。”
宋芫很冤枉:“我沒有啊!”
“沒有?”牛嬸不信,“村裡都傳遍了,你家一點口糧都沒有,餓得下河撈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