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街柳巷,臨到傍晚,巷子裡飄著飯菜的香氣,偶爾傳出幾聲清脆的鍋鏟碰撞聲,夾雜著大娘們的吆喝聲——
“都彆玩了,趕緊回家吃飯!”
馬家就在這柳巷深處。
馬楷承剛進到院子裡,就大聲嚷嚷:“爹,娘,我回來啦!”
馬大嫂從屋裡走了出來,手裡還拿著一把鍋鏟,笑罵道:“你這皮猴,咋咋呼呼的,這月在私塾可有好好讀書?”
馬楷承訕訕撓頭,趕快岔開話題,他興高采烈說:“娘,我跟你們說,明日我要去同窗家做客。”
此時,馬屠戶也從屋裡走了出來,粗聲粗氣地問:“啥事兒這麼高興?”
馬楷承又把明日去宋家做客的事兒說了一遍。
馬屠戶聽完,哈哈一笑:“行,去人家家裡玩要守規矩。”
“是哪個同窗?”馬大嫂問得關切。
馬楷承挺起胸膛,自豪地說:“就是那個考了案首的同窗,宋爭渡。”
聞言,馬屠戶眼睛一亮,用力拍著馬楷承的肩膀:“好,好小子,能與這般有出息的同窗交好,是你的福氣。明天爹給你割幾斤肥肉,你帶去送給人家。”
“爹,幾斤肉哪夠,你兒子我在私塾蹭了人家好多好吃的,再來兩個豬蹄,還有啊,爹,最好再弄隻燒雞,這樣才顯得咱們有誠意嘛。”馬楷承眼巴巴看著他老爹。
馬屠戶氣笑:“你這小子,還真會得寸進尺。行吧,看在你能跟有出息的同窗交好的份上,就依你,明天給你準備好肥肉、豬蹄和燒雞。”
“去了人家家裡,可得給我老實點,彆瞎鬨騰,要有禮貌。”
馬楷承興奮地直點頭:“爹,你就放心吧,我肯定不會給你丟臉的。”
這段對話同樣也發生在周家、趙家。
在周家,周父反複叮囑:“去同窗家要懂禮數,不可失了分寸。”
而趙家,趙母聽聞兒子要去宋家,她放下手中正縫補的衣物,忙問:“是之前幫了咱家的小夥子?”
趙家平回答:“就是宋大哥他家。宋大哥胞弟與我是同窗,今日剛巧碰見他來接同窗下學,我便主動提起上宋家拜訪,正好為上次的事情道謝。”
趙母臉上露出感激與欣慰之色,說道:“這就對了,人家幫過咱們,咱們可不能忘了這份恩情。兒啊,你且等著,娘這就去準備謝禮。”
而此時,宋家兄弟倆乘著馬車,出了西江鎮,朝著田莊而去。
宋芫先去莊子看過,正屋已經快蓋好了,再有幾日便能完工。
正巧能趕在五月初八之前上房梁。
而水渠也修得差不多了,隻差最後一段。
趕在天黑前,宋家兄弟倆到了家。
家中的燈火已經點亮,讓人有種在外旅途奔波後,終於找到歸處的踏實感。
兄妹幾人閒話過後,便各自回房歇息。
翌日,馬家。
馬楷承早早地起了床,忙不迭地催促著他爹:“爹,快點,彆耽誤了時辰。”
“你這小子,平日裡沒見你這麼勤快。”馬屠戶一邊收拾著肉和豬蹄,一邊沒好氣道。
馬楷承咧嘴一笑,幫著爹把東西裝進籃子裡,又催促著:“爹,彆忘了燒雞。”
馬屠戶從廚房裡拿出一隻燒雞,塞進籃子裡:“行了行了,都齊了。”
馬楷承迫不及待地提著籃子就往外走。
馬大嫂追了出來,遞給他一個小包裹:“這是娘給你準備的糕點,也拿去給宋家。”
“謝謝娘!”馬楷承接過包裹,一溜煙地跑了。
周騰和趙家平也早早地來到了約定的地點,三人結伴而行,一路上有說有笑。
一個時辰後,他們終於來到了張家村。
他們向村民打聽了宋家的位置,村民熱情地為他們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