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宋芫連忙翻出《重走科舉路》。
顧千帆重生後,憑借著前世的記憶,刻意結交去那些未來會飛黃騰達的人物。
高若望便是其中之一。
高若望本是一介貧寒書生,雖有滿腹才華,卻因家境貧寒,加上母親重病在身,一直拖到而立之年仍未參加科舉。
但這位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到了一位貴人的賞識,資助他參加科舉,並一舉中第,從此仕途一帆風順,最終官至三品。
所以顧千帆重生後,便早早地與高若望結識,並在高母病重時,不僅送來珍貴的藥材,還請來城中有名的大夫為高母診治。
高若望對顧千帆的仗義相助自是感恩戴德。
但因為請的大夫醫術有限,誤診了高母的病症,所以高母最終仍是不治而亡。
即便如此,高若望還是感激顧千帆的慷慨援助。
在小說後期,顧千帆被人誣陷,差點丟了烏紗帽。
最後是當時已官拜大理寺少卿的高若望利用自己的職權,暗中調查此事,尋找證據為顧千帆洗清冤屈。
高若望在整篇三百萬字書中,隻出現過兩次,一次是顧千帆與高若望初次相識,那時的高若望還是個落魄書生,在母親病重的困境中艱難掙紮。
另一次便是高若望為顧千帆洗刷冤屈,此時的他已官拜大理寺少卿,意氣風發。
所以宋芫在聽到“高若望”這個名字時,隻覺得熟悉,卻並沒有立刻想起他是誰。
直到方才在高家見到高母時,才隱約記起小說中的情節。
顧千帆甚至還沒來得及結交高若望,就被舒長鈺給炮灰了,後續劇情也被蝴蝶掉了。
宋芫哪想到就這麼巧,自己一時心軟招來的夥計,會是顧千帆有意結交的未來貴人。
自上馬車後,宋芫就假裝閉目假寐,實際在翻看小說,確認高若望就是未來的大理寺卿後。
他睜了睜眼,問張大夫:“張大夫,高大娘的病能治好嗎?”
“隻能拖著。”張大夫歎了口氣,“以目前的情況,想要徹底治愈,難啊。不過若是悉心照料,用上好藥吊著,再活個十幾年也不是沒可能。”
“這就好。”
畢竟這是現代也無法完全攻克的病症,在這古代能拖上些時日已屬不易。
宋芫瞅著張大夫,其實他有一個疑問。
“張大夫,我看你醫術也算高明,連鎮上大夫診斷不了的疑難雜症,到您這兒都能瞧出個一二。”
“嗯哼!”張大夫捋了捋胡須,高冷地哼一聲。
宋芫湊近了上來,好奇地問道:“以您的醫術,完全可以到鎮上的藥鋪坐堂,怎麼還窩在咱們偏僻的小村莊裡,做個赤腳大夫。”
之前宋芫一直以為張大夫平庸,隻是村裡唯一的大夫,所以大家才不得不找他看病。
但真正對張大夫改觀,還是在那次丫丫熱出痱子。
宋爭渡去張大夫拿那了藥草回來,熬了水,給丫丫泡澡,僅僅一次,丫丫身上的痱子就消退了大半。
那藥草看著普通,效果卻出奇地好。
自那以後,宋芫便知道張大夫是有真本事的。
張大夫瞥了宋芫一眼,語氣略帶不滿:“鎮上的藥鋪?那裡的大夫多半是些沽名釣譽之輩,真正有醫術的又有幾人?”
“像顧記藥材鋪,都是害人的庸醫!老夫在這村子裡,雖清苦些,但能實實在在為百姓看病,問心無愧。”
“張大夫您真是高風亮節。”宋芫不禁豎起大拇指。
張大夫矜持地微微頷首:“行醫之人,本就當以救死扶傷為己任。”
這小老頭,竟還有幾分傲骨,到底是醫者仁心。
在這個時代,像張大夫這樣堅持醫德、不圖名利的醫者實在難能可貴。
到了張家村,先送張大夫回了家,然後才回到自家。
宋芫一下馬車,恰好看到對門阿牛在院子裡除草。
阿牛聽到動靜,抬起頭來,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宋大哥!”
見到阿牛,宋芫也不意外。
阿香姐難得回娘家一趟,阿牛無論如何也得回來,和自家姐姐相聚。
宋芫走過去,隔著籬笆跟阿牛說話,問了田莊的情況。
聊了幾句,便看到牛嬸從屋裡走了出來。
宋芫連忙問道:“嬸子,寶兒怎麼樣了?”
牛嬸臉上的擔憂消散了些,說道:“好多了,昨晚吃了藥,後半夜就沒怎麼咳,早上醒來精神也不錯。”
宋芫聽了,心裡鬆了口氣。
“對了,嬸子,我想問問,村裡哪家媳婦會織布?”
牛嬸略一思索,說道:“要說織布,村東頭的李嫂手藝不錯,還有石頭家的媳婦織布的功夫也是數一數二的。”
牛嬸一連說了好幾個人名,宋芫一聽,心裡有了底。
“你找會織布的做啥?”牛嬸接著問道。
宋芫手臂搭在籬笆上,笑了笑說:“我今年不是種了兩畝棉花,想做成幾床棉被和幾套棉衣。”
牛嬸也想起來宋芫收回來的那些柔軟潔白的棉花,摸上去可真暖和,做成被褥和棉衣,也不知得多舒服。
“叔在裡麵嗎?”這時,宋芫又問。
“在呢,還在裡麵做木工活呢。”牛嬸說道。
“等會兒我過來找叔商量個事。”宋芫先回家一趟,將之前畫的圖紙找出來。
上麵畫的是彈棉花的一彎彈弓,磨盤、彈花棰和一條牽紗篾。
隨著這段時間的練習,宋芫畫畫的技藝有所進步,線條雖然不算特彆精細,但也將這些物件的大致模樣清晰地勾勒了出來。
他拿著圖紙請牛叔幫忙做一套彈棉花的工具。
進屋看到李大洪正在削竹子,而牛叔坐在一旁,默默地用銼刀修整著一塊木板。
兩人都沒怎麼說話,屋裡的氣氛顯得有些沉悶。
“牛叔,大洪哥,忙著呐。”宋芫開口打破了這份沉默。
李大洪聞聲抬起頭,咧嘴一笑:“小宋,你咋來了?”
宋芫揚了揚手中的圖紙,走到牛叔跟前:“叔,您瞧瞧這個,幫我做套彈棉花的工具唄。”
牛叔放下銼刀,接過圖紙,眯著眼瞧了瞧:“行,等我把這木板弄好就給你琢磨琢磨。”
“謝了叔。”宋芫接著跟李大洪打聲招呼,“大洪哥,你忙著,我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