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十八章(1 / 2)

洪武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沐英的大軍走走停停,終於到達京城,朱元璋親臨城門迎接,沐英在城門處,當著眾多百姓獻俘,元軍國公脫火赤、樞密院愛足,跪倒在朱元璋駕前,沐英帶頭三呼萬歲,眾將士、城中百姓紛紛跪到,喊聲一浪高過一浪,直讓朱元璋熱血沸騰,心中大悅。與此同時,西平侯的大名在大明百姓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皇帝大悅犒賞三軍,西平侯被賞賜金五百兩,銀一千兩,寶鈔若乾,年祿增至三千石。這隻是明麵上的,真正給的比這多一倍還多,唯獨沒有升的便是他的官職,倒不是朱元璋不信任沐英,主要是沐英接連晉升,有些過快,必須有個緩衝的時間,否則很可能會招人嫉恨,徒惹麻煩。

五日後,朝廷對於燕山衛眾將士的賞賜也下來了,賞賜燕王朱棣金銀玉器若乾,至於多少,沒人知道,隻是看到有數輛馬車被趕進王府。

沈清因戰功被擢升為燕山衛指揮使,賞金五百兩,銀一千兩,各色綢緞十匹,寶鈔若乾,封清寧伯,年祿兩千石。從賞賜來看,朱元璋對沈清和沐英一視同仁,同樣重視。隻是沈清剛剛嶄露頭角,不好大加封賞。

崔淼因斬殺敵軍將領有功,被擢升為燕山衛百戶。又因救沈清的緣故,皇帝從私庫自掏兩百兩銀子賞給崔淼,寶鈔若乾。崔淼恭敬的朝南京所在的方向叩頭謝恩,並從賞賜裡拿出十兩銀子塞給傳旨的太監。太監樂嗬嗬的收下,對崔淼這個麵容俊秀的武將十分有好感。崔淼將皇帝賞賜的寶鈔全部換成糧食,又派人將賞賜的金銀給李翠蘭送去多半。

之後的一個月,崔淼幾乎每天都在田裡忙活,從翻地到耕種,再到施肥,雖雇傭了人手,手下軍士也有幫忙,但崔淼儘量所有步驟都參與,在姚老漢的指導下,倒也乾的有模有樣。粗曉曆史的他知道,再過不了多久,各地都會出現災荒,更有小冰河時期的出現,很多人因為沒有吃的被餓死,明朝人口直線下降,被餓死、凍死的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所以如何能使糧食豐產,是他現在最想研究的事。

不得不說

姚老漢確實是個通曉農事的好手,北平地處北方,乾旱是常有的事,水利又不方便,往往會出現旱災,糧食減產、無產的情況時有發生,經過多年的耕種經驗,姚老漢總結了一套抗旱的耕種方法。雖然不能在乾旱的年景做到豐產,但至少能做到收成還不錯,這也是崔淼最想得到的耕種經驗。

“現在這個季節耕種屬於中耕,伏天雨季及早中耕、鋤耪,可以保持土壤濕潤,農家有諺語‘暑天鋤上一層皮,強似秋後犁一犁’。若是錯過中耕,那就及早秋耕,秋耕時不要耙,敞著犁垡,以便接納雨水。若是不耕地,或者耕了又耙軋雨水容易徑流,容易造成旱澇不均、、、、、、”沈清給崔淼倒了杯茶,崔淼隨手接過,‘咕咚咕咚’喝完,接著說道:“指揮使,標下覺得姚老漢的經驗值得推廣,雖不能在旱季保證豐產,但至少能保住收成。”

耕種一直是明朝初期最重視的民生,所以朱元璋才會推行屯田製,有好的經驗,自然比較容易采納。

“好,此事我會儘快回稟王爺。”沈清又給崔淼續了杯茶,問道:“最近一直在忙田裡的事?”

崔淼自然的回答道:“回指揮使,王爺賜給標下的五十畝農田,已經全部耕種完成,若是順利今年或有產出。”

沈清淡淡的點點頭,問道:“身上的傷怎樣了?”

“多謝指揮使關心,外傷已經痊愈,身體也恢複的和之前相差無幾。”崔淼試探的說道:“那個藥,標下覺得可以停了。”

沈清見狀眼底浮現笑意,說道:“待會兒讓王伯伯給你瞧瞧,若是他說可以,那便停了。”

崔淼有些不情願,其實這一個月,王誌忠沒少給他把脈,每次他一提停藥的事,王誌忠就反對,還說什麼‘治病的藥可以停,補藥必須天天喝’,而沈清又是個聽話的主兒,崔淼表示很無奈。

“指揮使,標下覺得這事就不勞煩王醫官了,他老人家要顧及王府眾人,人多事忙。標下去找梁醫師看看也是一樣。”

“怎麼,崔百戶是嫌棄老夫醫術?”

兩人聞聲望去,隻見王誌忠拎著醫藥箱走了進來。兩人連忙起身,躬身行禮,招呼道:“見過王伯伯(王醫官)。

崔淼麵上帶笑,心裡卻一陣哀嚎:真是說曹操,曹操到,他還能再悲催點嗎?

王誌忠將醫藥箱放在桌上,笑意吟吟的看著崔淼,說道:“崔百戶,老夫最近閒得很,實在無事可做,還是不勞煩梁醫師了。還是說崔百戶是嫌棄老夫的醫術?”

崔淼連忙陪笑道:“王醫官說笑了,您的醫術陛下都讚不絕口,標下怎敢?標下隻是怕王醫官太過辛勞,王醫官莫要誤會。”

王誌忠挑挑眉,說道:“既如此,那老夫就給崔百戶瞧瞧。”

“那就勞煩王醫官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