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廷更是開始正式鑄造“光緒元寶”銀元(即人們常說的龍洋),各省也紛紛效仿,開始鑄造自己的銀元。民國時期,我國建立了銀本位貨幣製度,銀元也成為了主要的流通貨幣。
因此,銀元不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近代錢幣收藏中的重要幣種之一。王朗看著這些真品銀元,心中的失望瞬間被驚喜所取代。
很快,王朗就在這個攤位上發現了一枚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流通銀幣——乾隆寶藏。
王朗拿起攤位上的這枚“乾隆寶藏”,隻見正麵鑄漢文“乾隆寶藏”四字,字體有些歪扭,邊廓星狀間鑄“五十八年”四字,背麵鑄藏文“乾隆寶藏”四字,邊廓鑄藏文“五十八年”。
【小知識:清朝時期西藏由於不產銅,又與尼泊爾臨近,所以主要流通的尼泊爾銀幣,四海之內莫非王土,自己國家如何能允許使用彆國的錢幣?錢幣是主權的象征,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標識物,另一方麵也對經濟也非常的不利。
但是如從雲南采購銅,運輸艱難,於是乾隆特許寶藏局鑄銀幣,始鑄行的錢幣,是模仿尼泊爾銀幣的樣式鑄行的。隻鑄藏文。錢幣標注藏曆年份並采用打製的方式,統稱為章噶薄片。從乾隆五十六年開始止於五十八年。
乾隆五十八年,乾隆皇帝決定發行新的西藏錢幣,為彰顯領土主權需要在銀幣上鑄有大清皇帝的年號以及年份,是年之藏銀改稱乾隆寶藏,並以漢文標名,錢之中添鑄方框以示方孔之意,即與中原之方孔錢同一樣式也。不過因為開孔成本過高,故僅存其意,並不打通。這是西藏施行管轄權後,第一次由政府主持鑄造發行錢幣。意義非凡。】
儘管“乾隆寶藏”作為我國流通史上最早的銀幣,其在後世的估價卻相對不高,一枚的價值區間大致落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之間,具體價位還需依據銀元的保存狀態及品相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