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華夏的農村地區,許多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老人可能不知道道教祖師是誰,但提起觀世音菩薩,幾乎無人不曉。
這正是佛教的厲害之處。
在華夏的曆史長河中,佛像作為文化的象征,無處不在。從敦煌的莫高窟到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佛像的身影層出不窮。
它們大小各異,小至幾厘米的微型佛像,大至巍峨的樂山大佛,高達七十多米,無不彰顯著華夏佛像的豐富與多樣。
然而,華夏的傳統佛像大多以端莊肅穆為特點。即便是形態複雜的千手觀音菩薩,其麵容也始終保持著莊嚴與神聖,儘管那無數的手臂令人歎為觀止。
但這尊眼前的佛像,卻打破了我們對華夏佛像的固有印象。它不再拘泥於傳統的端莊造型,而是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動態美。
這尊佛像仿佛正在起舞,右腿優雅地彎曲,獨自支撐身體,左腿則以二郎腿的姿勢虛空盤坐。左臂微曲,左手持有一件類似玉璧的物品,與肩平齊;而右手則持有圓柱形物體,做出相同的動作。
最讓人在意的是,這尊佛像並不隻有兩隻手臂,而是四隻手臂!在左右肩膀處,各多長出了一條胳膊,右邊的新胳膊手掌向上,四指彎曲,掌心向前;而左邊的則向右下方伸直,手掌位於右手掌的正下方,做出了一個向下的手勢。
這兩條額外的胳膊仿佛正在施展某種神秘的力量,令人聯想到“街頭霸王”中“阿杜跟”的氣波功手勢。
整體來看,這尊銅像佛像如同在舉行一場莊嚴而又神秘的儀式。
佛像舉行儀式的姿態,在華夏漫長的曆史中也不是沒有。然而,一尊擁有四條胳膊且呈現儀式姿態的佛像,確實是極為罕見的。
若要為此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這尊佛像並非源自華夏,而更可能是一件舶來品。特彆是其獨特而引人注目的造型,極有可能源自於我們南邊的鄰國——阿三國。
阿三國,這個國家在各方麵都顯得與眾不同,尤其是在信仰方麵,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在阿三國人的信仰體係中,神祇的數量之多,恐怕連他們自己都難以計數。從梵天、濕婆、毗濕奴這三大主神,到象征智慧的象頭神,再到形形色色的動物神祇,如牛神、馬神等,仿佛在印度人的心目中,每一種動物都有可能被賦予神性。
哦對了,就連猴子也能成為猴神——這不禁讓人想起那部寶萊塢的電影,《小
蘿莉的猴神大叔》。不過,咱們似乎扯得有些遠了……
總而言之,這尊四條胳膊的儀式佛像,很可能就是阿三國獨特信仰文化的一個縮影,被帶到了華夏的土地上。
儘管如此,王朗仍一眼就辨識出了眼前這尊擁有四條胳膊的神祇銅像的真實身份。
這並非一尊佛像,而是源自印度,代表著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
濕婆神的典型形象是五麵四臂三眼,而眼前這尊銅像雖僅展現了一麵,卻仍保留了四臂三眼的特征。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它所呈現的姿勢極具特色,這正是濕婆神常以之示人的姿態。畢竟,濕婆神在傳說中也被譽為舞蹈之神,擅長一百零八種舞蹈。
破舊的拖拉機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