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種色彩斑斕的瓷器,如大紅大綠、黑白交織,或是五彩繽紛,王朗除了聯想到小日子的瓷器外,實在難以想到其他國家的瓷器會有如此鮮明的特色。
儘管華夏的瓷器中也有如唐三彩、釉下彩瓷等彩色瓷器,但其色彩運用絕不會像小日子的瓷器那般繁複眩目。
而器型更是關鍵,小日子的瓷器雖然受到華夏瓷器的啟發,但受限於地域和文化,其作品往往缺乏一種宏大的氣韻。
在王朗這樣看慣了華夏古典精品瓷器的人眼中,這十多個小日子瓷器,無論怎麼看都透露出一股子小家子氣。
然而,在這個時代能見到小日子的瓷器,實屬難得。
要知道,這可是1980年,儘管此時小日子與華夏已經建交,但小日子的瓷器在華夏仍然十分罕見。
那麼,這十多個小日子瓷器究竟從何而來呢?
“老板,我可以拿起來仔細看看嗎?”王朗向攤主詢問。
地攤老板默默地點了點頭,沒有多言。
王朗見狀,伸手拿起了一個直徑大約二十七八公分的盤子,仔細端詳。
這個盤子以深藍色為主色調,但上麵還點綴著黃、青、綠、紫等斑斕色彩,仿佛是孩童打翻了調色盤般的創意。
儘管色彩紛呈,但圖案卻出奇地和諧。它們既像花瓣輕輕舒展,又似潑墨般自由濺射。王朗凝視許久,雖未能明確辨識出圖案的具體形象,但那種視覺上的舒適感卻讓他心生歡喜。
幾乎是下意識的,他翻過盤子,瞥見了底部的款識。
“再興九穀。”幾個字映入眼簾。
談及日本最著名的瓷器,九穀燒無疑獨占鼇頭。儘管它並非日本最早的瓷器,但論及藝術性和知名度,無出其右。
古九穀燒的風格,是在九州有田燒的染繪技藝與加賀地方的瓷器特色相互交融中誕生的。傳說九穀燒的起源,要追溯到治理大聖
寺藩的第一代藩主前田利治時期。
他在開發礦山時,在加賀九穀村意外發現了瓷土資源。於是,在明曆年間,他命令家臣後藤才次郎在大聖寺川沿岸開設瓷窯,這一傳統一直持續到元裸初年。
“九穀燒”之名,正是因為瓷窯位於盛產陶土的九穀村而得名。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盛行了約60年後,九穀燒的生產突然中斷。
因此,17世紀後半葉所出產的九穀燒,被後世珍視為“古九穀”。
直到文政七年,大聖寺的富商吉田屋(又名豐田傳右衛門)策劃複興這一傳統,在加費藩的領主城鎮,也就是今天的金澤,重新開始了九穀燒的製作。這一時期的產品,因而被稱為“再興九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