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領館的工作人員為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巴爾的摩的馬麗娜·沃克女士已經提前與領事館聯係,她會在車站等候王朗,並為他提供幫助。
這個消息讓王朗頗感意外。領館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說,當地的居民每年都會自發組織,為外國新生提供義務接待服務,包括一個星期的免費食宿。
這讓王朗既感到驚喜又充滿了期待。
一小時後,王朗肩背雙肩包,手拖行李箱,步出客運站。迎接他的是馬麗娜·沃克太太,一位和藹可親的55歲白人女士。
“哦!年輕人,巴爾的摩歡迎你!”馬麗娜·沃克熱情地擁抱了王朗,然後引領他走向一輛複古風格的福特汽車。
王朗將行李安放在後備箱後,便坐上了副駕駛的位置。
出乎王朗的預料,馬麗娜·沃克並未直接帶他回家,而是驅車前往了一座山頂。
當車輛抵達山頂時,王朗頓時領悟了馬麗娜·沃克的用意。從這個位置俯瞰,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全景儘收眼底,還有那銀白的海灘,宛如一幅壯麗的畫卷展開在眼前。
馬麗娜·沃克的丈夫名叫艾登·戴裡克,是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英格蘭人,二戰時是發明雷達的英格蘭空軍研究組成員,戰後因同美國姑娘馬麗娜·沃克結婚,移民美國,是美國的科學院院士。
第二天,馬麗娜·沃克太太找來一位名叫唐玫的華人女生來幫王朗找住處和安家。
見過麵才知道,唐玫的丈夫叫馮遠楨,也是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馮教授在1945年赴美到加州理工學院學習航空工程,後來轉變學術方向,研究血液在人體器官內的流動,開創了用力學研究生物機體的新領域。
馮教授在前一年收了一位華夏來的研究生薛剛,而薛剛今年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也接到了美國,所以就在外麵租了房子。
而他以前住的研究生的廉租房,就正好空了出來,就這樣王朗毫不費力地就找到了住處。
接下來,王朗需要辦理入學手續,但在此之前,他有個重要的任務——去見校長。這個重任落在了學長薛剛的肩上,由他負責引領。
薛剛帶著王朗來到校長辦公室前進行預約。終於,輪到王朗了,一位五十多歲的秘書熱情地引導他進入了校長的辦公室。
“您好,豪斯校長。”王朗禮貌地打招呼。
“你好,王朗先生。非常歡迎你加入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這個大家庭。”豪斯校長熱情地回應。
兩人握手致意後,豪斯校長走到旁邊的照片牆前,笑著指向其中一張合照,“你應該認識照片上的這位吧?”
王朗點點頭,“當然,這是小平同誌。”
“哈哈哈!”豪斯校長大笑起來,然後興致勃勃地向王朗講述起這張合照背後的故事。
原來,這張照片是在1979年小平同誌訪問美國時拍攝的,當時正值中美簽署科技交流協議。
而豪斯校長作為吉米·卡特總統任命的國家科學基金會主席,親自促成了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中美兩國科技交流協議。
而華夏學生得以赴美利堅留學,正是這份協議結出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