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回到國內(2 / 2)

此時的深城尚未拉開大規模建設的序幕,這座小城仍保持著純粹的原生態。

未來的深城將擁有七個火車站,而此刻僅有一座小巧可憐的火車站,候車大廳甚至隻是一排平房。

原來1980年初的深城竟是這個樣子!雖說是城市,但此時的深城規模與一個小鎮相差無幾。

走進市中心,後世深城的羅湖東門商業區,即東門步行街一帶,在這個時代還並非步行街,而是被稱為解放路的一條寬不過五六米的柏油馬路。兩旁都是僅有兩層高的居民樓。

那些在未來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在此刻還無影無蹤。

至於老街附近的迎賓花園廣場,在這個時代僅是一片樹木叢生、設有石凳石桌的空地。

在王朗眼中,那時的中英街甚至還不及老解放路。街頭巷尾,儘是身著樸素農民裝束的人們,偶爾有人騎著大金鹿自行車經過,都會引來眾多羨慕的目光。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深城,與後世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彆。放眼望去,隻見那些曆經幾十年滄桑的二層老民居,靜靜地訴說著曆史的變遷。

從深城出發,王朗再次乘上火車,一路北上前往京城。

一月底的港島和深城,單衣便可輕鬆應對,然而同一時節的京城,卻依舊是寒風刺骨,冷得仿佛能將人凍僵。

幸好王朗在港島時就已備好了羽絨服等冬季衣物,這才得以在京城的嚴寒中保持溫暖。

在出去了一趟回來之後,王朗再次審視這個年代的京城,不禁感慨其原始與古樸。

儘管後世的京城在繁華程度上早已超越了港島,但此刻,他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京城在現代化方麵仍顯不足。

在這個年代,京城的大街小巷,自行車是最常見的交通工具。仿佛全世界的自行車都彙聚在這座古老而偉大的城市。無論王朗走到哪裡,都能看到潮水般的自行車流。

相比之下,港島的街道上雖然也有自行車,但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汽車。而在京城的街頭,除了那些圓頭圓腦的公共汽車外,私家車真的是寥寥無幾。

然而,這個時代的京城卻有著後世難以比擬的優勢——那純淨的天空與清新的空氣。天空湛藍如洗,這是四十多年後的京城所無法企及的。

這個年代的京城,更像是這個偉大國家的精神象征。雖然現代化的設施尚顯匱乏,但那種古樸大氣的韻味卻是後世難以尋覓的。

後世的京城雖然規模更大、更為繁華,但似乎在冥冥之中缺失了些什麼。唯有在紫禁城或那些受保護的老四合院區,才能依稀感受到那一絲古樸的氣息。

而在這個年代,隨意望去,便能感受到這座城市上千年的曆史積澱所散發出的古樸韻味。

如果說四十多年後的京城是一位重新煥發青春的巨人,那麼在這個年代,京城則更像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

前者或許更具活力與朝氣,但後者卻能讓人心生向往,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破舊的拖拉機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