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愛答不理的錦鯉(1 / 2)

所以,地基的挖掘和處理,也是個大工程。楊軍考慮了很久,發現,其實用不著挖開,隻需要用壓路機一類的機械,不停地壓實,次數多了,自然地基也就牢固了。

至於陷下去的深度,完全可以用磚頭,水泥來完成。

之前燒製的磚瓦,和水泥,已經用的快差不多了,本來以前存下了不少,想的是將來建設第六山穀的108院,現在卻都用來建設化糞池,和老養殖場的青儲發酵池了。

但是問題不大,正好重新設計一款大磚,之前的太小了,適合建築房屋,地基還是不太讓他滿意。

同時,鋼筋也是必需的,倒不是擔心地震之類災害。金手指的顯示裡,山穀的穩定性是94星,這意味著,300年內,都不會出現大型自然災害,畢竟,這裡已經存在了數萬年了,一點變化都沒有。

鋼筋的作用,主要還是擔心廣場內部結構,會因為以後在潮濕氣候的影響下,出現位移,或者其他的缺陷。

反正也耽誤不了什麼功夫,用的也不多,幾天時間就能練出這些鋼筋。

……..............

第二天,也就是6月3日。

龍壇廣場的工程開始啟動了,楊軍開始分配工作。

1,由李雨心管理,帶領15人前往第一山穀,帶著做好的5台壓路機,對選址進行地基作業。

2,由金靈兒姐妹管理,帶領15人,前往山穀外的磚窯,進行大規模的燒磚,燒水泥,砍伐樹木,製作木炭,用來給磚窯儲備燃料。

3,楊軍則帶領15人,去采石,運輸,打磨,等等。

至於剩下的那幾個人,被設置成後勤隊,由劉月帶領,負責三個工程的飲食保障。這也是個繁瑣的工作,畢竟,不光是需要把所有人的飯菜做好,水果,飲料等也要準備。

最後,還要把它們分彆送到三個不同的工程地點,基本上,一天下來並不輕鬆。

.........................

1500平米的大理石廣場,建設難度其實不大,麻煩的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和重體力活,技巧方麵反而不用太操心。

唯一讓楊軍欣慰的,就是山穀裡的所有人都修煉了最少2種功法,不管是精神狀態,還是身體素質,都有了極大地增強。

目前,哪怕是年齡最小的趙佳,也能舉起150斤以上的物品,且可以持續工作3個小時以上,睡眠時間也縮短到5個多小時。

這樣算下來,雖然山穀內的人數隻有50多人,其實完全可以當做200人來用,加上很多超越50年代的機械幫助,工程進度飛快。

這樣的情況,也讓他的龍廣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型。

到了7月,讓楊軍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所有的廣場地麵設施全部完成,就差地上的一些建築等待建設了,比如,威嚴龍柱,主持台,家主席位,配套隔間等等。

這時,他才後知後覺,原來,自己的山穀,已經這麼牛了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