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楊軍回到山穀,他就開始對家族裡的人進行了一個係統性的記錄。主要是為了了解每個人的技能水平,和知識水平。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國家實行的八級工製度。
八級工製度在現在這個時代的曆史背景下,體現的其實不是平均主義,而是公平主義。
到了後世,實行了40多年的八級工工資製度,其實最高與最低也隻差三倍左右,但就現在看來,如此小的差距也曾被偉人說不夠公平,但後來這樣的製度卻被冠以了大鍋飯平均主義。
可是,八級工製度卻能讓當時的勞動者熱情高漲,且僅僅用了十多年就實現了國家的初步工業化。而麵對貧富差距帶來的一係列危害,楊軍覺得可以斟酌。
那麼它又是如何體現公平的呢?首先,在八級工製度下,每個人的工資級彆並不由企業主而定,而是取決於個人可量化的技術和經驗。
另外,八級工的晉級也是有嚴格考量的,光在晉級的時間上就需要20年左右,所以它背後的邏輯是,優秀的工人是國家培養的,那也就不會有人將成就隻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反而越是成功就越是認同這一觀點。
還有就是當時企業中的。管理人員的工資普遍不如技術工人,哪怕他是廠長。高級技術工人普遍受到全社會的尊重,這也體現了勞動者光榮這一公平原則。
當然,保證以上,得以順利執行的大背景,是企業工人的醫療、養老、育兒等等是由企業和政府共同保障的,沒有後顧之憂。
如果說這些還不夠有說服力的話,還有就是當時我們國家的工業,普遍是高積累模式下的增長,也就是工人們被創造的價值並不會被裝進少數人的口袋,而是用於再投入和再建設。所以這也是體現了八級工製度公平的一個社會大背景。
回歸正題。
楊軍打算好好培養山穀裡的人,所以,自然要對技能級彆這個體係進行量化。八級工製度,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為此,他也打算推出一套體係。
分為12個級彆:1級到8級,對應著外界,國內的八級工製度。9級就是大師級,10級就是宗師級,11級就是殿堂級,12級就是夢幻級。
雖然有點中二,但是,卻比較符合他的心裡預期。
按照他自己的水平來定級的話,通過這段時間的調查和考核。
目前,山穀裡的人,除了趙姨,王凝,李雨心等女主人。其他人,最少都學習了3個以上的大師級9級技能。其中,有6個人學習了7門技能,都達到了9級大師級。
反而是10級宗師級,倒是隻有7個人達到。
至於11級,那是一個也沒有,但是,楊軍覺得,如果現在開始好好培養,以後是完全有可能出現這個級彆的。
至於夢幻級,楊軍一點的不奢望,他自己也才幾個,比如禦獸術,醫術,等等。必須做到超脫凡俗,產生質變才夠那個資格。
他打算以後每天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給她們進行培訓。
但是,這些人的技能都太雜了,林林總總有超過150個,像什麼裁縫,種植,養殖,等等,都算是正常的,還有很多非常的偏門。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把每天這一個小時的神級教學效率最大化。
楊軍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選課製度,每天他把自己要講的課程提前安排好。那些絲毫不感興趣的人,可以不來。
這樣的話,人少了,他反而可以更好的教導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