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之所以想搞一個萬噸液壓機,主要還是考慮到仙緣學宮的支柱,想要支撐起如此龐大的玻璃建築,金屬骨架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行。
而這些骨架主體,必須是一體鑄造的,焊接什麼的完全不可能,他也不敢用。
但是,這萬噸液壓機真要是弄出來了,也就用那麼幾次,以後注定是要吃灰的,所以,經過考慮,楊軍還是放棄了。
計算了半天,縮減了一些規模,加上龍源金屬的強大屬性,一個3000噸的液壓機,是足夠使用了。
最終,這個鋼鐵冶煉中心完成了設計。
預計,它全力運轉的話,在人手,原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每天能完成320噸的生產任務,包括了成品。
這樣的產量,在前世,可能連一個最小的廠子都比不上,但是,對於山穀來說,已經是綽綽有餘了,等以後的建設任務完成,這裡是注定要封存一大半的。
說完鋼鐵冶煉中心,接下來再說其他的。
剩下的23個洞窟,分彆安置了不同的加工基地。
以前都沒有細細分彆,這一次,楊軍特地帶人進行了統計,發現,彆看山穀不大,但是自己能生產的東西已經非常多了,超過1600多種。
比如:製造玻璃,製造水泥,造紙,紡織,陶瓷製造,木材加工,食品加工,釀酒,印刷,製藥,化妝品生產,電子產品製造,印染,精密機械加工,電車製造,造船,建築材料生產等等。
如果真要是按照這個數量去安排,23個洞窟,怎麼都不可能夠的。
於是,楊軍隻能進行合並規劃。
一些比較相近的工藝和製造,可以弄到一起,比如,紡織,染印,或者造紙,印刷等等。
這個工作比較費神,方方麵麵都要考慮到。
好在楊軍不是一個人,李雨心,金靈兒姐妹,劉曉雅在一旁協助,女仆也抽調了20人,一起進行了深度規劃。
最後,險之又險的把所有的加工設備都安排好。
說實話,如果是按照以前,根本是用不著,但是楊軍既然打算搞一個加工製造基地,那當然是按照正規的來,以前的那種手工作坊,該拋棄,就拋棄吧。
當一張密密麻麻的列表交上來的時候,他人都傻了。
這個工業區基地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搞完,光是各種大大小小的設備機器,就需要2.6萬個,大到像液壓機,金屬冶煉爐,小到微型雕刻設備,包羅萬象。
楊軍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