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莎琳德·弗蘭克林,於1958年7月16日因卵巢癌去世,享年37歲,她在醫學史上的貢獻被廣泛肯定,儘管她的早逝使她無法親自分享諾貝爾獎的榮譽。
回顧曆史,偉大的科學家羅莎琳德·弗蘭克林是20世紀英國的一位著名生物物理學家和晶體學家。她在dna結構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於1920年出生在英國倫敦,她在劍橋大學學習物理學,並在二戰期間從事了與石墨和煤炭相關的研究工作,隨後,加入了倫敦國王學院的生物物理學研究團隊,開始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
在1950年代初期,羅莎琳德·弗蘭克林和同事雷蒙德·戴利使用x射線晶體學的方法,成功地研究了dna分子的結構,她的研究成果包括dna的纖維形態和晶體形態的詳細描述,她還通過x射線衍射實驗獲得了dna分子的高分辨率圖像。
然而,羅莎琳德·弗蘭克林的研究成果在當時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和重視,直到後來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裡克在1953年發表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羅莎琳德·弗蘭克林的研究,為後來的dna結構解析奠定了基礎,她的工作被認為對於理解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頂點小說
大興安嶺,隱居地。
楊軍拿起手裡的文件,上麵有10個選項,分彆是:神化,靈異,超凡,s,a,b,c,d,e,f。
這10個選項,代表著起源組織內部,科學家的級彆,和應該享受的福利待遇。
這跟其他七大組織有著明顯的區彆,很明顯,其獲得的資源傾斜,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其他七大組織加起來,在高端資源上,也不一定能比得過。
其他組織私下裡不是沒有怨言,但是,都能理解,畢竟,這個世界,人與人,真的是不同的,你一個拿刀拿槍的,怎麼跟人家一個科學家比較重要性。
家主給那麼多的資源,為的是什麼,顯然是想要獲得更多,你能給嗎?如果做不到,那就老老實實的閉嘴。
對於下麵的人,是什麼想法,楊軍心裡門清,但是,卻懶得理會,最多就是嘮叨嘮叨,100星的忠誠度可不是開玩笑,一年從全世界搜索出來的,也就幾千個,從這就能看得出來,百分百忠誠度有多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