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路途,艱難的讓錦歲再無時間去想那群乞兒。
洛城附近近百裡,仿佛全被洪水洗過一遍一樣,山澗的淤泥有人那麼深,官道根本無法正常行走。
每走一步都跟趟在淤泥池裡一般。
第一次看到挑淤泥清路的苦役時,淩爺爺讓錦歲趕緊抓些泥巴把衣裳弄臟亂些。
其實兩人的衣裳已經夠臟了,但比起這些苦役還是太過突出。
當淩爺爺看到苦役中有女人也有孩子時,急的嘴上長燎泡,想方設法地去看一眼。
一想到兒媳和孫子可能也在做這些苦差,艱難地挖著淤泥,動作慢一些就會被官差鞭打。
衣不蔽體,吃的是麥糠,淩爺爺就心疼不已。
錦歲扛的‘神機妙算’的幌子已經給淩爺爺當拐杖用,她將那皈依證放在胸口,隨時準備掏出來給官差看。
路上遇到幾次官差目露凶光地上前,明顯準備抓壯丁去挖泥。
幸好這個時代的人還算尊佛重道,遇到好說話的淩爺爺便說一堆吉利話,遇到不好說話的,少不了幾角銀子奉上。
好不容易走到洛城門外,但城門早就關了,嚴禁百姓進出。
淩爺爺想方設法要進城,還是錦歲提醒他:
“若母親和弟弟真在洛城,他們肯定也在乾苦力,不一定在城裡。”
兩人便重點打聽從長安來的犯人,足足打探了兩天,給一個老官差前後送了幾回吃食,贈一兩銀子,才算打聽到一點信。
“長安來的那批嘛,本是流放燕地的,剛巧洛城要用人,就轉過來了。”
“這些犯人白天到處挖泥清掃,不好找。你們等天黑,往城外營地找,都安置在那,興許能打聽到。”
兩人立即又往營地找,士兵的營地不許人靠近,看到亂糟糟的流民營,兩人在附近蹲了一天一夜,也沒看到犯人。
才知道犯人在的營地,比流民營還要糟糕!還難進,士兵看的嚴。
淩爺爺這個老江湖發揮經驗,本來想找運送夜香的隊伍混進去,結果這營地根本不用倒夜香,都是野外隨地便溺。
錦歲聽聞大驚,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裡的官府好像完全沒有防疫策略。
不,人家有,將主城區隔離,這些流民和犯人,人家是壓根不想管。
最後兩人混進了運送貨物的隊伍中,分頭行動,在營地各處打聽。
又忙和兩日,依舊沒打聽到消息。
不免猜測,會不會淩母蔣氏和弟弟淩錦安沒到洛城,而是去了燕地?
直到看見荒野中燃起的烈火黑煙,官差帶人用生石灰澆地,凡是死在洛城的百姓,都這樣集體焚屍。
一個讓人心膽俱寒的念頭升起。
也許,蔣氏和淩錦安已經沒了,就像原主一樣,悄無聲息地亡故。
錦歲不敢將這個猜想告訴爺爺,但看淩爺爺那瞬間蒼老了十歲的表情,錦歲知道,爺爺和她想的一樣。
她隻能安慰:“還沒找個遍,母親和弟弟一定還活著。”
當淩爺爺想混進專門負責抬屍焚屍的隊伍中時,錦歲想到一個地方還沒找:
“阿爺,還有病人區我們沒找。”
淩爺爺仿佛黑暗中看到一絲亮光一樣,忙去打聽病人被安置在哪。
等聽說凡是生病,不論是發熱發寒、腹泄痢疾的,全部安置在山洞中,官府幾乎不管,任死自生自滅。
那地方已經被流民稱為鬼洞,誰都能去,但許進不許出。
這次淩爺爺很認真地對錦歲說,她不要進去,在外麵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