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銘回答道:
“前期先做家庭倫理劇還有諜戰劇…”
“家庭倫理劇?諜戰劇?”
“怎麼,看不起這兩項?”
胡立非實話實說:
“那倒不是,就是覺得沒啥意思。”
黃銘苦口婆心勸說道:
“問題是你覺得沒意思,可是觀眾覺著有意思,你聽我說,電視劇的收視群體是大媽們,你得從她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她們喜歡什麼類型,咱們就做什麼類型!”
“她們喜歡狗血,咱們就撒狗血?”
“撒狗血怎麼了?你知道怎麼撒狗血嗎?”
“豪門恩怨、失憶、德國骨科…”
黃銘很欣慰地說道:
“你這不是很懂嘛,這樣,過段時間,我寫個劇本大綱,找幾個編劇把劇本填滿,咱們第三部戲就做一部狗血劇!”
胡立非有點牙疼的問道:
“有多狗血?”
黃銘眼睛發亮的回答道:
“你能想到的所有狗血的劇情,都能在那部劇找到!”
胡立非歎了口氣,最終還是同意了,順便問了一句:
“你說的狗血劇叫什麼名字?”
“《回家的誘惑》。”
兩人分開後,黃銘打聽了一下寧浩那邊的情況。
最後了解到,《瘋狂的石頭》確實在做後期,可是也確實沒錢了。
劉天王一開始是說了投資五百萬,可是後來隻到賬了三百萬。
單憑這一項投資,劉天王也足夠寫進影史,真的!
人一旦進入了舒適圈,因為周遭環境的影響,很容易滋生惰性,而惰性是具有可怕的蔓延能力的,等待他的隻能是人氣被虛耗。
05年誒,電影行業有多不景氣?不說彆的,當年內地票房最高的是《無極》,票房1.6RMB。
然後就是《神話》,最終票房是9100萬。
就是在這種大前提下,劉天王掏了幾千萬做了‘亞洲新星導’,第一屆就捧了個寧浩,第二屆捧了個烏而善。
當然了,烏而善的《刀見笑》沒有《瘋狂的石頭》那麼有名…
問題來了,即便有三百萬投資,做《瘋狂的石頭》還是有點捉襟見肘,寧浩自己已經往裡搭了50萬,這幾年賺的錢全搭裡麵了,錢還是不夠啊,已經無法做下去了。
正好是這個時候,黃銘帶著資金來拯救他們了。
黃銘一開始是準備投原先投資總額一半的,也就是150萬,可是寧浩說現在花了接近380萬,那就投190萬唄。
可是黃銘想要半道加入,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就必須先說服最大的投資方,也就是劉天王的映藝娛樂。
畢竟人家電影已經製作完成了,你這個時候加進來,不給點誠意行嗎?
什麼叫誠意?當然是溢價投資嘍!比方說比成本價高個一到兩個點。
但問題來了,黃銘如果介入這個項目,劉天王還不會像原時空那樣這麼在乎《石頭》?
原時空,《石頭》能夠大賣,除了電影本身質量好之外,劉天王的宣傳作用也是不可分割的——幾個大城市的宣傳他都到場了;很多來看電影的,就是因為劉天王的明星效應。
黃銘在看剪輯完成後的《瘋狂的石頭》,看完之後,鼓掌,然後問:
“有借鑒《兩杆大煙槍》?”
“對,我蠻喜歡蓋裡奇的剪輯講述方式的…”
“多線敘事可以將一個原本平淡的故事變得花哨,不過,你找的演員觀眾不熟悉,會造成一種疏離感,一般觀眾很難進入劇情…”
特殊原因,換網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