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道取死的奏疏(2 / 2)

即便是偶有雄才者振臂,反響跟隨者也都寥寥無幾。

一句話:「西南之地,在撫。」

而西北卻是完全不同。

正統四年,脫歡和也先父子,集兩代人之力,終於統一北蒙各部。

也先,雄才偉略之人。絕不會甘心對大明一直俯首稱臣,其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於謙也看了如今還在午門戴枷示眾的同年,劉廷振那道《諫伐麓川疏》。

對於其中所言:「患在西北障塞,傾國力征麓川,乃是宥大防小,緩急顛倒之政。」這則,很是同意。

北方虎視眈眈,如今卻對麓川大動乾戈,不惜傾儘國力。於謙心中實有萬言,不吐不快。

這次回京,於謙聽聞朝中眾臣,對於麓川之征態度。

諸臣大多附和王振。少數覺得人微言輕,又怯於王振權勢,選擇閉口納言。

幾位敢諫直臣被中旨申斥以後,也都偃旗息鼓,不複敢言。

最後竟隻剩下一個劉廷振。

於謙對此憂心忡忡,更加堅定了留在京中之決心。

可如今,連陛下的麵都見不到,更遑論彆的。

心中縱有萬言千語,更與何人說?

今日,內閣中包括座主楊士奇在內,諸位閣臣事事被司禮監壓一頭,竟全無招架之力。隻剩下輾轉騰挪,迂回周旋的消極應對。

為此,於謙對內閣很是失望。

「我久在地方任事,朝中如今已經糜爛至此了麼?」

於是,顧不得座主楊士奇白天的提醒,當夜就擬下一道奏疏:

「臣於謙奏請陛下。」

「臣久在地方任事,自宣德五年記,業已十二載。」

「雖不敢居功,但也算得上勤勉。」

「本欲繼續為陛下巡撫晉豫,撫軍濟民。」

「奈何臣父母如今老邁,日日思臣。」

「臣本欲辭官回鄉,承歡於二老膝下。奈何二老斷言拒絕,言臣若不能為國儘忠,既是不孝。」

「一邊是為臣之本分——忠君;一邊是為人子之本分——儘孝。」

「臣自知,古來忠孝兩難全。但臣一片殷殷之心,時時備受煎熬。」

「請陛下憐臣一片純孝之心,留臣在京,臣亦可以將父母接入京城,膝下儘孝。」

「山西參政王來、河南參政孫元貞——居官廉乾,政事練達。」

「可代臣事。」

洪武皇帝立國,定下國本,以‘孝’治天下。

於謙此疏,一片殷殷孝心。加之他本來就官聲極好,此疏呈上,若無意外,皇帝陛下定可應允。

奈何,偏偏就有了意外。

王振一直將行在兵部請旨,召見於謙的折子壓著。

為的就是不讓在此緊要時刻,徒生枝節。

於謙此疏剛遞到通政司,就被送到了通政使李錫麵前。

「通政使——掌呈轉、封駁內外奏章和引見臣民之言事者等事宜。」

李錫不敢耽擱,立即親攜於謙奏疏,前往司禮監王振值房。

不久,通政使李錫,科道數位言官上奏參劾於謙。

皆言:「於謙因久不升遷,心生怨憤,擅舉人自代,有違人臣禮。」

這次,內廷很快就下了旨意。

「下於謙督察院獄,詳問其罪。」

前前後後,從遞上奏疏,到督察院差役進於家宅子,才不過大半日時間。39288442。。

勒愚驢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