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這首詩,霍子玉在後世讀書的時候讀到過,不過隻記得最後一句“月明直見嵩山雪”,此詩前三句倒也沒什麼,四平八穩,無非描寫了此時的景象:橋下冰初結,路上行人絕,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台亭閣,萬籟俱寂。
但恰在此時,最後一句“月明直見嵩山雪”,讓整首詩氣勢驟然一變:
首先場景由“橋下”到“陌上”,再到街旁“樓閣”,最後到極目之處的嵩山,層層推進、視野開闊、筆力遒勁,寫出了“明月照積雪”的壯麗景象,讓人讀後精神為之一振!而且這美景:天空與山巒、月光與雪光,交相輝映,泫然奪目,當真是美極了!
孟郊哈哈一笑,舉杯飲儘,看向霍子玉道:“子玉兄弟見笑了,為兄從初冬時偶得一句,其後經過三個多月方才寫就,不行不行啊,子玉兄弟可有詩文,不妨道來。”
“嗨,小弟近日倒是未曾做什麼詩文,讓孟兄見笑了。”霍子玉客氣道。
周圍人剛開始都沒把這桌的二人當回事,加上人聲嘈雜,也聽不清他們說得什麼,但後來下雪,周圍安靜了許多,聽二人說話多了,隻覺頗為有理、又頗為有趣,再後來聽說這個孩子就是傳說中的神童霍子玉,紛紛驚喜,這大唐重詩文,人人都會做點詩文,即使寫詩四六不靠,但是卻都很懂得賞析詩文,加上孟郊剛吟誦得那首詩,確為佳作,此時聽得孟郊問霍子玉是否有詩文,都開始紛紛喊道:
“霍公子切莫推辭啊”“來一首吧”
更有不信霍子玉才華者促狹喊道:“霍大神童,要不現場寫一首讓我等見識一下吧!”
霍子玉剛要說話,隻聽得天空轟隆一聲炸雷,打雷了!
眾人頓時呆了,這春時打雷本也尋常,隻是如今窗外正在下雪,自古未聞有下雪時打雷的,此乃天降異象。
而剛因嫉妒想要捉弄霍子玉的人,卻心下大驚,看來果真舉頭三尺有神明,剛要嫉妒捉弄人家,就打雷了,還是下雪之時打雷,這就是天譴?
於是嚇得趕緊跪下爬到霍子玉身前磕頭道:“霍公子恕罪啊,天公恕罪啊,在下純粹是出於嫉妒霍公子年幼高才,所以故意捉弄催您現場寫詩一首,在下知罪了!”
霍子玉見狀趕緊扶起那人道:“快快請起,折煞在下了,兄台這也是乃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可以理解,有錯改之,善莫大焉。”
那人聽了霍子玉勸慰的話,抹了抹眼淚退到一旁去了。
在場眾人也是一驚,傳說上天打雷專劈邪祟小人,難道此子果然是天神下凡?
此時隻見霍子玉拱手向孟郊與周圍人禮道:“既然孟兄與諸位抬舉,那子玉就恭敬不如從命,獻醜了!”
說著,一邊踱步,一邊思索,緩緩說道:“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