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定計(1 / 2)

幾人正在說話,聽到外麵來了不少人,剛起身,便見霍東領著一行人進來,乃是柳宗元、元稹、李繁、白居易、武元衡、王建、張籍等人,堂內幾人趕緊拱手見禮,大家彼此寒暄一番,都在堂內坐了下來,本來空曠的大廳頓時熱鬨了起來。

孟郊簡單說了一下幾人先前還在討論的問題,柳宗元、王建等人陷入了思考之中。

此時霍子玉望向李光顏說道:“按照這麼說,想要收複西域,要一方麵招募新軍,然後一方麵依靠從現有禁軍中抽調兵將對吧?”

李光顏點頭道:“是的,隻有這一條辦法,大唐如今人口隻有開元年間的一半左右,兵源並不充沛,想重新招募一支五萬人的軍隊然後加以訓練上戰場是很難的,而且這五萬人到戰場上形成有效戰力,時間至少需要兩年訓練,這都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所以最可靠的方式,還是先直接從禁軍抽調。”

李愬問道:“如果抽調的話,從哪裡抽?”

王建此時插話道:“在下以為,最好從西散關抽調,我曾經去過涇原,在那裡查訪了將近半年,我覺得所有節度使裡最不可能造反的,就是涇原節度使劉昌了,此人極為忠厚,愛民如子,在當地廣推教化,深得當地軍民愛戴,所以能安然鎮守涇原八年,擋住了吐蕃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如今西散關屯兵八萬,完全可以抽調回五萬,隻留兩三萬做普通防守即可。”

李光顏頷首讚同:“王兄說得不錯,四方守關中,東潼關、北蕭關比較重要,不宜抽調,而南武關、西散關隻需輕兵把守即可,如此一來,從大散關抽調的五萬人,可以作為我們立軍的骨乾,加上二師本就有的兩萬人,將近七萬人,打通西域、拯救安西就有了資本了。”

此時李愬突然道:“即便如此,怕也沒這麼簡單,即便是從散關抽調五萬人,花一年時間與二師整頓訓練,也依然無法出兵西域,因為北麵還有一個崔寧,東麵還有一個吳少誠,儘管有將近十六萬禁軍防著他們,但是一旦他們同時造反,而恰好吐蕃進攻涇原,甚至崔寧如果與吐蕃合謀進攻,那長安就極度危險了。”

在場眾人聞言都是一驚,霍子玉道:“嗯,昨晚陛下說恩師對亂局解決的叮囑,當初恩師臨終托付西域,我也做過類似的規劃,首先要儘量把地方大權集中到朝廷,大致平定節度使,然後才能安心出兵西域。”

王建道:“子玉的想法是最穩妥可靠的,其實如今節度使中最危險的不是勢力最大的吳少誠,反而是朔方的崔寧,因為這個人反複無常,毫無信義,難保他未來不會與吐蕃合力進攻,我們隻要拔除了崔寧,解除長安北麵的威脅,那長安唯一的威脅就是吳少誠,有曲環與潼關守將足可抵擋。”

李光顏點頭道:“而且拔除了崔寧,鎮守北方蕭關的八萬將士又可以抽調出五萬,屆時我們組建一隻十幾萬人的大軍,打通西域就把握更大了。”

霍子玉道:“嗯,那我們先收伏中路二師,然後由朝廷抽調散關將士,最後找機會乾掉崔寧,再從蕭關抽調些人,組件一支征西大軍!”

李愬笑道:“聽起來注意不錯,不過找什麼理由乾掉崔寧呢?”

王建笑道:“這個簡單,屆時請聖上一紙調令,把崔寧調去西川換防,他必然不從,屆時以不遵聖旨的名義出師,做了他!”

眾人聽王建這麼說,紛紛笑了起來。

一直聽眾人說戰備而無法插話的柳宗元突然問道:“問題倒是能解決,但也隻是暫時的,未來難保其它接任的朔方節度使沒有反叛之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