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長安城裡,最生氣的人,當屬張茂昭。
本來他就看不起德宗皇帝,當初與皇家結親,也是為了借機壯大自己、奪取龍淵,後來張克禮被抓,自己這才借著給德宗拜年之機,來撈兒子。其實吧,拜哪門子年呢,每年就沒有什麼軍閥來給皇帝拜年,大家都是簡單給皇帝送點禮品意思意思就算了,朝廷沒什麼威信,地方也不造反,彼此就這麼心照不宣、相安無事。
自己也是被德宗抓了把柄,這才不得不投鼠忌器、屈尊降貴來給德宗拜年,沒辦法,自己就這麼一個兒子,還是那麼優秀,簡直是百年不遇的練武奇才,內力深厚而且精通左右互搏之術,張家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了。
張茂昭更生氣的一點是,德宗剛給他下了旨意,說是明天在長安西郊校場接見他,張茂昭一想到這,就忍不住罵了一句:“踏瑪德!”
校場是什麼地方?耀武揚威的地方!更何況,明天是什麼日子?全長安都知道了,霍子玉要公審二百多違法亂紀的兵將,在這種場合接見自己,擺明了就是立威,甚至可以說是殺雞給猴看,到時候自己可算是威信掃地了,從小大,自己什麼時候這麼卑微過?!
張茂昭越想越氣,但是他想起二位軍師一再叮囑他的話,凡事宜忍!是的,他必須忍下來,將來父子二人回到義武,再發憤圖強,將來把這份屈辱加倍還給德宗!
張茂昭隻是覺得屈辱,而張秉良幾兄妹則可以說是已經怒火滔天了。
張貴妃幾次要見德宗,都被擋住,最後德宗實在避不過,就見了哭哭啼啼的張貴妃,德宗本來是非常喜歡張貴妃的,否則不會因為寵愛她而提拔了張家兄弟。
誰知道張家兄弟逐漸勢大,連張貴妃張麗都開始在後宮跋扈起來,幾次逼他立其為後,甚至乾涉朝政,這都是德宗最忌諱的。
奉天之難中,原配裴皇後為了保護德宗,被流矢射死,從那以後,他就沒再立後,也不想再立後,但是張貴妃已經無數次明裡暗裡逼他立後了。他一直裝糊塗,這兩年張家勢大以後,她已經愈發驕縱了,德宗幾次想廢了她,但是因為一來她生了皇子,二來張家實力實在太大,所以他一直忍而未發。
如今霍子玉幾乎掌握了長安禁軍,幾方博弈之下,張家也不敢造反,所以他跟張貴妃說話都硬氣了,嚴厲斥責了一師目無法紀之後,毫不妥協,一番安慰之後,便送走了張貴妃。
張貴妃心中生氣,卻也無可奈何,畢竟張秉良此刻不在長安,霍子玉勢大,她如果鬨的太過,德宗可能狗急跳牆。
更重要的一點是,她如今隻是貴妃,連皇貴妃都不是,更不是皇後,她雖然驕橫跋扈,但是也僅限於後宮,還沒到能夠左右朝政的程度。
大唐自後宮出現武則天以後,從玄宗朝開始,對後宮的管理開始變得嚴格,皇貴妃以下品級,沒有皇帝準許,是沒有資格出入政務場合;非皇後,嚴禁接觸任何朝臣;非皇帝允許,後宮任何人無權主動約見朝臣。
張貴妃清楚,張家還沒有勢力大到權傾朝野的地步,自己兒子也不是太子,她可能需要冷靜一下,前幾天張秉良連夜入宮,說是去潼關找大哥商量事情,她就決心幾兄妹努力讓自己兒子成為太子,甚至。。。皇帝。
張秉良前腳剛到潼關,跟張秉義、張秉全詳細說明了情況,三人都認定霍子玉會是未來張家兄妹掌權的心腹大患,三人商定,首先張秉良繼續在長安掌一師,其次奏請德宗,令張秉全前往長安相助張秉良,共同對抗霍子玉,幫助張麗升為皇貴妃甚至皇後。
誰知,第三天深夜,一匹快馬哨探來報,霍子玉整頓軍務,抓住出城劫掠的一師兩個連的人馬,即將問斬。張秉良聽完消息就爆了,要立即趕回長安。
張秉義拉住了他,說道:“老二,你現在回去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