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華夏文化,大同天下(1 / 2)

作為後世人的霍子玉,在聽完楊良瑤說完後,不得不佩服楊良瑤的眼光,其實後世他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比如日本侵華,若非日本過於自信和膨脹,叫囂著“三個月占領中國”,也不至於迅速陷入持久戰、最後被拖垮。如果換一種思路,比如,日本像當初的滿清一樣,盤踞東三省以後,將朝鮮半島、東三省經營消化一番,穩紮穩打,然後利用我黨與國民黨的矛盾、漁翁得利,效仿三國爭霸,那華夏抗戰的最終結局如何,還真是難以預料。

不過倭奴終究是倭奴,小人一旦得誌,就迅速膨脹,《馬關條約》簽訂後,它就忘乎所以,以為可以效仿滿清、迅速吞並華夏,這種小人得誌的暴發戶嘴臉,必然導致它的戰略誤判,最後陷入持久戰的泥潭,然後被拖垮。

而賈耽等人也是聽完楊良瑤和霍子玉的話,此時才發現自己的大意,歎道:“嗯,你們說的是,倭國不可不防啊!”

霍子玉見氣氛有些壓抑,於是笑道:“三位爺爺暫時倒也不用擔心他們危害大唐,他們還沒這個實力,目前當務之急還是發展我們自己,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既然倭國留著是禍患,未來吞並了它就是!”

陸羽也道:“子玉說的是,隻有我們強大了,才能不懼外敵,像倭國這種小國家,吞並它們就是了,瑪德,省得它們惦記大唐!”

楊良瑤笑道:“聽老陸說話就簡單,怎麼吞並彆國說的跟吞個棗似的?!”

賈耽道:“打敗人家容易,要徹底消化,可不容易。”

霍子玉道:“爺爺說的是,要消化它們,文化先行!”

楊良瑤道:“子玉這話說得好,要消滅一個國家,必須先消滅它的文化。你看西域各國,原來信佛教,現在都開始逐漸轉信伊斯蘭教了,連回鶻,要不是我們神教幫他們打贏了保國之戰,可能也要轉信伊斯蘭教了。”

陸羽點頭道:“嗯,如今大唐衰弱,大食強盛,大食喜歡進攻異教國,西域諸國紛紛放棄佛教、轉投伊斯蘭教,連佛教占絕對優勢的回鶻和吐蕃,都被伊斯蘭教滲透進去了。”

霍子玉聽楊良瑤等人說的話,表麵波瀾不驚,心下卻是跟明鏡似的了然,中國新疆周邊、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很多百姓,從佛教轉信伊斯蘭教,就是發生在中唐以後,根本原因是大唐從西域的徹底退卻,所以佛教和道教也逐漸退出西域的曆史舞台,導致西域諸國被阿拉伯帝國滲透,徹底倒向了強大的伊斯蘭國家,這給後世中國造成了極大地困擾。

霍子玉對宗教是持開放態度,他覺得,除了邪教,各民族宗教信仰都是值得尊敬的,所以他不會乾擾西域各國宗教選擇,但是也得趁阿拉伯帝國沒有徹底滲透之前,妥善解決這個問題,不能把領土和宗教衝突留給後世。

此時,賈耽緩緩道:“西域的事情,錯綜複雜,一時我們還伸不過去手,隻有等未來大唐殺回去以後再說了。”

霍子玉等人聞言,紛紛點頭,楊良瑤也是覺得剛才聊得有點沉重,於是笑道:“大唐不是否極泰來卦麼,能笑到最後的還是我們,我也是走遍天下的人了,我看呐,遲早還是我們大唐一統世界。”

陸羽笑道:“老楊怎麼突然這麼有自信了?是對子玉自信還是怎麼?”

楊良瑤笑道:“一方麵是對子玉他們這些人有信心,另一方麵,我是對咱們大唐的文化有信心。”

陸羽聞言哈哈一笑:“哦?我還是第一次聽你談咱們文化,你說說看。”

楊良瑤望了望賈耽,又看了看陸羽,然後對霍子玉說道:“注意,我說的‘一統世界’,而不是‘統一世界’。”

賈耽撫須道:“哦?有何不同,師弟說說看?”

楊良瑤道:“所謂‘統一世界’,是‘統’然後‘一’,這就表示是要先武力占領全世界,然後把全世界化‘百千國’而為‘一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