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章 公孫不同(1 / 2)

遼東,與幽州是兩種極端,尤其是現在兩個公孫家對於朝廷的態度,那是各不相同,先說說,幽州的公孫瓚,雖然被封為幽州牧,可是他的領土也就是易京一個地方,而這裡要說的就是公孫瓚性格,公孫瓚是一個孤傲性格,就拿朝廷封他為幽州牧,他都覺得這是朝廷實在故意嘲笑他。

公孫瓚此刻也沒有想到,這不過是王明傑算計他的策略,不過他沒有想到,但是他的手下想到,就是不告訴他,其實也是很正常?怎麼說呢?公孫瓚是一個勇武有餘。但是沒有頭腦,彆人說出來他是不會信的,尤其是現在的地盤,稀缺,他的土地被袁紹拿走一大半,可見袁紹,確實勝過公孫瓚。聰明讓人喜歡。當然這是後話。

當然,雖然公孫瓚不喜歡朝廷,但是他還是做出應對。他也是看著內容,也是開口說道:“諸位,我收到消息,朝廷遷都並州,陛下封我為侯,幽州牧。這是一個消息,我不敢獨自享受,說給大家聽聽。”

“爹,朝廷現在封您為幽州牧,那就說明一點,袁紹進攻您那時候?是沒有理由的,他的做法,您可以讓朝廷出兵,援助您,這樣起碼可以保住您的易京。”公孫續也是站出來開口勸解自己父親公孫瓚道?

公孫瓚也不全是笨蛋,他知道自從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殺死太後與少帝以後,立陳留王為帝以來。除了王允恢複漢朝短暫統治,可是也是無法改變漢朝統治,漢帝還是成為傀儡,這是他沒有點透,其實有些東西不用點頭,有些東西自己就明白。

公孫範也是笑了笑道:“朝廷,封主公為幽州牧,目的不就是希望,主公消耗實力,為他王明傑奪取幽州爭取時間,說句實話,天子發號施令,可是有些東西是天子發號施令的嗎?有些東西,並不是來自於天子。而是來自於王明傑,朝廷對於主公,態度。就是希望。主公與袁紹最好是鬥得兩敗俱傷,他才有機會趁虛而入,主公啊?千萬不要小看朝廷。能夠遷都,安定。可見這個諸侯能夠遷都一地,可見他的心裡深不可測。”

田凱也是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家主公從弟,太過重視王明傑,自己在邊界什麼樣的對手。不曾遇到過,王明傑這樣的沒有十萬,也有百萬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陰謀,這樣的人自己真不知道,用何等語言可以形容。

“主公,公孫將軍意見我不敢認同,王明傑不就是一個小屁孩,他要厲害,能夠有多厲害,據傳聞,他今年才15歲。十五歲還是一個娃子。想當年主公從軍入伍,比他小得多,十二三歲從軍,三十多年經曆,難道還懼怕一個小小的王明傑,在我看來一個小小的王明傑,根本不配與主公比較,主公您說是吧!”此時,王鍇也是一臉鄙視開口說道。

王鍇地說法也是獲得了公孫瓚的認同,公孫瓚覺得,王明傑隻是一個小屁孩,他的領土哪裡是自己打下來,還不是奉承董卓得到,他這運氣還不是一般好,連相隔青州之地,也是他賄賂得到。其實哪裡有那麼多賄賂,隻是用對了方法,公孫瓚不懂把控人心,卻往往失去人心,當然這是後話,不過現在說一千道一萬,也是各自不同看法。

“王明傑,這個運氣太好。他占據並州雖然是采用取巧,不過也是用對了方法,瞅準了才操作,主公王明傑,這個人是以後勁敵。他心機很重,要是小看他定吃虧。”此時,田豫也是開口道?

“王明傑,不過是小屁孩,我公孫瓚成名的時候,他還沒有出生。當年我消滅亂匪的時候,他不知道在哪裡活泥巴?他的手段我不屑為之?彆拿他跟我比較,就他的性格還不配跟我進行比較。王明傑,封我為侯,還不是想要利用我,我才不會感激他,他這個想要受到我的尊敬,那也是永遠不可能的,不是嗎?”公孫瓚立刻表明態度道。

公孫範一陣頭疼,心裡暗罵大哥你說你已經得罪了,袁紹,這已經讓我們疲於奔命,現在你還想要得罪王明傑,你是覺得自己死的不夠快呀!還是你覺得,你好死不如且活著操作,不行。想要挑釁一下,各路諸侯反應,大哥你讓我驚訝。也讓我不得不勸你。

儘管心裡怎麼埋怨公孫瓚,但是該勸的還是要勸,現在逃跑到了易京之地,要是能夠讓朝廷幫助自己的,就更好了。

“主公,以往就是太過自以為是,才吃虧的,現在主公也應該知道孤傲是不利於發展。屬下覺得,這個時候需要機會,我們可以對於朝廷勢弱,這樣說不定可以為了我們增加時間,這對於您自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還望主公三思而後行。”田豫也是開口道。

田豫的一番話,也是引起公孫範認同,公孫範為人雖然沒有大聰明,但是他的聰明也算是讓他意識到,對於朝廷他是有好處,於是他也是覺得這個話雖然對於自己家主公不好,但是也是有好處。

“大哥,如今王明傑他代表的就是朝廷,儘管您覺得他給您帶來的是屈辱。帶來的是悲傷。可是大哥有一句古話。那就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有些時候背負恥辱。卻能夠更加讓人負重前行,大哥兄弟還是希望您多多考慮一下,畢竟這是借助朝廷實力,恢複實力最好的機會,大哥機會難得,還望您三思而後行。”此時,公孫範也是委婉提醒說道。

公孫範二人的話語。也是讓他公孫瓚一陣無語,他覺得自己是一方諸侯,作為諸侯他有自己的麵子,他不喜歡彆人帶給自己恥辱。這次,朝廷封官,帶來的是驅動,帶來的是恥辱。這對於他來說,大大不利。他總覺得彆人對於他施舍。他是不喜歡,也討厭這類行為,他心裡更加不以為意。

“本侯是堂堂的幽州牧,本侯有自己麵子,他王明傑讓我作為侯爺,雖然說

是給我的官職,但是我非但不會感激他,我還覺得這是他的施舍,我是一個諸侯,什麼時候,被這樣的人施舍過。”公孫瓚還是一如既往不認同王明傑觀點說道。

其實很正常,這就是作為他的性格。他要不是這樣這就不是他公孫瓚,亂世諸侯中。有各自性格,有的性格是豪爽。有的直白。有的詭詐。有的陰毒。有的更是出其名狡猾。這是很奇怪的。這公孫瓚,也是一樣性格,他是直白。沒城府之人,他是可以稱之為英雄,但是僅僅為草莽英雄,但是他不懂得變通,這樣的人也讓他最後被袁紹所滅。

此時,公孫範也是無奈一笑道:“主公,論述武功,主公也是天下無二,但是論精乾智謀。主公卻失之毫厘差之千裡。如今是亂世,就算主公不把王明傑,當成地位多好之人,但是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多個朋友,多個敵人好的,您這般操作,要是激怒王明傑,那後果不是我們可以接受,王明傑的並州軍,那可以說是聞名於天下,他能夠主動與主公拉近關係,封您為侯,可見他的善意。可是您這個態度,始終不大好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