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給出信任(1 / 2)

除此之外,這位被管寧割席誤導的華歆曾兩次向皇帝舉薦這個與他割席斷交的管寧。華歆自認為管寧是大才,因此魏文帝曹丕昭令舉薦特立獨行的隱士,華歆舉薦了管寧。後來魏明帝曹睿(叡)改華歆為太尉,華歆因病請辭,再一次向皇帝舉薦管寧,願意將太尉一職交與管寧。按我的說法就是,你管寧割席與我絕交,但我華歆不忘恩負義,不因私廢公!

反觀這位一直都正麵出現的管寧,真的做到了獨善其身,僅在遼東躲避戰亂就待了三十多年,後來回到中原,曹丕下令任命管寧出仕,管寧堅決不從。不過要說管寧獨善其身也不完全正確,管寧在遼東避亂時,在當地隻談經典而不問世事,管寧為當時大量前來避亂的人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這些躲避戰亂的人們也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

不過在曆史學者看來,管寧的避亂講學,和華歆的入世為官比起來,世人更喜歡這個清正廉潔,重義忘私的華歆。至少在當時,華歆的做法是對當時的社會有益,對百姓有益的,這是一種責任。而這位才學深厚,誌清高遠的管寧,則是空有一身才學,於世於民皆無太多貢獻。

此時,華歆或許更真實,他給世人麵前是一種沒有任何想法,就想一盞所學。

“以往學習知識的人,憑借舉孝廉製度,一展所學,現在我覺得要不要改變一下,改一下舉孝廉製度。”此時,王明傑看著華歆也是開口說道。

“主公所言極是所言極是,以往學子們,都是想要投身朝廷,就是通過鄉裡舉薦,來報效朝廷。隨著,舉孝廉製度,言傳至今,舉孝廉製度已經不適合當時發展。所以臣覺得。未嘗不能夠改變一下。讓更多的寒門子弟。更多的學習機會。”此時,華歆也是提出建議說道?

王明傑也是知道,華歆是寒門出身,他深受這舉孝廉製度危害,他也是認為孝廉製度。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也不同於現在的時代,是時候改變了,他想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提出來的科舉製度。他覺得可以效仿一下。

“本相。覺得可以采用一種新的製度,來取代這個製度,一勞永逸解決五百年的製度,順帶也解決寒門無用武之地地步?你看如何。”王明傑也是對著華歆開口道。

華歆好奇地開口道:“主公,剛剛說的新製度,敢問主公您說的是什麼樣的製度。”

王明傑也是笑了笑,也是開口說道:“哈哈,這個製度就叫科舉製度?”

“科舉製度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華歆也是開口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