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龐統是胖是瘦、是江邊隱士還是周瑜功曹,這些且不去管他,咱們今天的話題,是從一個細節中探尋真相:龐統獻連環計,是要把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一把火燒光,還是要幫曹操戰勝諸葛亮和周瑜?
北方軍不擅長水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前一段時間的“龍舟大賽”中找到相似的搞笑場景,曹操當年也麵臨著同樣的困擾:長江風急浪高,除了蔡瑁張允的荊州水軍,曹軍主力全被晃得暈頭轉向,吐得一塌糊塗,基本失去了戰鬥力。
龐統的連環計恰好可以把戰船變成戰馬可以馳騁的平地:“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複何懼哉?”
如果沒有反常出現的東南風,曹軍乘坐超級大的“騎兵母艦”,順著強勁的西北風,向江南發起總攻,那麼周瑜的三萬水軍陸軍,就會被虎豹騎踏為齏粉。從這方麵考慮,龐統之連環計,是可以一鼓而定江南的。
龐統幫曹操也不奇怪,熟悉那段曆史的人都知道,在建安十三年,曹操以“大漢丞相”之職代天子征伐,消滅割據勢力劉備孫權,對漢室社稷和天下百姓來說都是一件好事,隻有儘早結束割據局麵,大漢才有可能複興。
這裡順便說一句,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前一直是“司空”而非丞相,東漢是在建安十三年六月才開始恢複丞相和禦史大夫之職。
龐統為曹操獻計打造“騎兵母艦”以擊敗孫劉聯軍,在當時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他在江東屬於“懷才不遇”,並沒有得到孫權和周瑜的重視,日子過得也不是很好,現在有機會被曹操器重,也是一個鯉躍龍門的好機會。
如果曹操早一點向江南進軍,東南風根本就刮不起來,那麼闞澤和黃蓋的苦肉計和詐降書就會成為笑話,東吳的戰船,也擋不住蔽江而來的曹操八十三萬大軍——隻要曹軍占領灘頭陣地,孫權就隻能提桶跑路了。
曹操何時進軍,東南風會不會刮起來、何時刮起來,龐統和周瑜都不知道,諸葛亮的“天氣預報”也不是每次都準(上方穀火燒司馬懿,他就沒預測到會有暴雨傾盆),這些不確定因素,都為曹操大獲全勝提供了便利,而龐統的連環計,也堪稱為虎添翼、錦上添花。
龐統幫曹操收拾周瑜是說得通的,獻連環計的時候,他沒預料到東南風起,所以也曾認為曹操會打到江南,於是曰:先生家屬,現居何處?統曰:隻在江邊。若得此榜,可保全矣。操命寫榜僉押付統。”
熟悉漢末三國曆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當年的門閥世家都是多方下注:諸葛家族三兄弟分彆投靠曹操(諸葛誕)、劉備(諸葛亮)、孫權(諸葛瑾);荀彧和侄子荀攸幫曹操,他的三哥荀衍“監軍校尉守鄴督河北事(河北當時是袁紹的地盤)”、四哥荀諶跟田豐許攸並為袁紹“謀主”。
龐統要保全家族,就得在曹操和劉備、孫權三方周旋——龐統可不是個白丁,他的叔父是漢末名士龐德公,堂兄龐山民是諸葛亮二姐夫,弟弟龐林先為荊州治中從事,後為曹魏钜鹿太守。
龐統向曹操為家族求取“護身符”,為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中穩賺不賠,這一點,讀者諸君一定也都能想到吧?
曹操要是靠龐統的連環計獲勝,龐家會毫發無傷;劉備孫權獲勝,龐統也有火上澆油之功,不管誰贏,龐統都不吃虧。
這裡我們還要多說兩句:當時荀彧雖然已被邊緣化,郭嘉也已辭世,但是曹營智謀之士並不少,賈詡、荀攸、程昱的水平,也都不在龐統之下,諸葛亮的親戚蒯越(諸葛亮的大姐夫叫蒯祺,蒯祺與蒯越是親兄弟,劉備平定漢中後命孟達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戰敗被殺)更是荊州坐地戶,如果連船之計弊大於利,他們肯定會站出來反對。
事實上龐統的連環計經曹操實施,對提升曹軍戰鬥力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曹操不等黃蓋來降就發起總攻,諸葛亮想“借風”也來不及了——沒有東南風,周瑜放火,隻能燒他自己。
周瑜會放火,曹操更會,他在官渡之戰就是親自帶兵燒了老戰友淳於瓊(曾與袁紹、曹操並為西園八校尉)看守的烏巢糧草。
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曹操提前一天向周瑜進攻,借著猛烈的西北風,以小火船開路,大批“騎兵母艦”跟進,虎豹騎衝上長江南岸,周瑜還能跑得掉嗎?
在任何時期的戰場上,時間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龐統的連環計不是不好,曹操的決策也不糊塗,關鍵就是他出兵晚了一天。
有人說龐德是為了配合諸葛亮周瑜的詐降、火攻計,才出主意讓曹操把戰船連在一起,熟讀三國史料並熟悉古戰場規律的讀者諸君,對此事肯定會另有高見:如果曹操用龐統的連環計打贏了孫劉聯軍,對龐統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劉備孫權被殲滅,對大漢天子劉協以及黎民百姓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說回正題,現在最重要還是戰船,戰船不能出事。這也是為何讓***負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