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這土豆,又名馬鈴薯(1 / 2)

這……

紅薯,玉米,土豆哪一樣產量又高又耐寒?

這個問題,還真把趙英男給難住了。

畢竟誰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後世自己就是個程序員,關於這三種作物的記憶還停留在年幼時在村裡生活的時候。

但那都多少年過去了。

誰還記得!

而且,那時候還小,也沒有親自上手種過啊。

趙英男思索著,自己在看擦邊時偶爾跳出來的各種科普視頻。

得到了一點點線索。

支支吾吾回答道:“好像是,土豆吧……”

“嗯?”趙布祝疑惑。

難道英男兄也不知道嗎?

趙英男說:“據我所知,這個土豆,產量特彆大,又耐寒。”

“就拿它回去種植好了。”

紅薯產量也大,但好像並不耐寒。

冰雪消融後,老趙前去視察自己的六百畝地,之前種植了三百畝的紅薯。

一部分沒有保護措施的紅薯,經過大雪之後,葉子全部枯萎。

一部分有搭棚保溫的,尚有一線生機,但能不能活到成熟也很難說。

紅薯排除。

至於玉米,老趙不知道,隻知道玉米好吃,但考慮到一株玉米就結兩三個。

看來產量也挺一般。

那就隻有土豆了,耐寒又產量高。

值得一提,小麥也很耐寒,大月北方多種植小麥,但那個畝產,就彆提了。

風調雨順的年頭,都隻能混個餓不死,更彆提災年了。

趙英男篤定道:“對,就是土豆!”

“這土豆產量極高,畝產高達三五千斤。”

“而且,非常易於種植,不挑土。”

“耐寒,且生長周期短,有三五個月,就能成熟。”

“你拿回去,讓他們直接種在地裡,澆水施肥就行……了吧。”

“對,應該就是這樣……”

趙英男心裡也犯嘀咕,是這樣的嗎?

但他依稀記得,土豆是明朝時候傳入華國的,明朝的老百姓都能種植。

難道大月的百姓就不能種植了嗎?

不要低估了大月百姓的智慧。

“我的天啊!”趙布祝大驚失色。

拿過一個土豆仔細端詳,“就這玩意,畝產三五千斤?”

老趙篤定的點點頭。

記憶中是這樣的,也是因為土豆傳入華國,畝產豐富,老百姓吃飽飯,然後人口才爆炸增長。

趙布祝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雖然一介讀書人,但也知道,大月廣泛種植的小麥和稻穀,畝產也就三四擔這樣。

一旦一百斤多點。

畝產三五千斤,那是什麼概念?

如果真有這種作物,涼州百姓豈會挨餓?

彆說涼州了,整個大月百姓都得吃的肚皮圓滾滾的。

若是彆人說出這話,打死趙布祝他都不信。

但英男兄說的。

信。

趙布祝兩眼放光,起身恭恭敬敬給英男兄行了個禮,道:

“英男兄,你引入此種作物,造福蒼生。”

“我替大月百姓感謝你的大恩大德!”

唔,不論是培育出高產作用,還是引進高產作物的人,都值得被銘記。

不過,老趙自覺隻是個搬運工,受不起這等大禮。

擺擺手,笑道:“客氣,客氣。”

“種出來記得給錢啊!”

……

吃過早飯,趙英男帶著趙布祝到地裡開展教學。

趙布祝帶著六百個腐儒打扮的研究人員,寬袍大袖,手裡捧著一本冊子。

將一畝地圍得滿滿當當。

一個二個都顯得很興奮。

“哇!”

“這就是帶領我們打敗韃子的軍師大人嗎?”

“本以為是個年過半百的老頭,沒想到,卻是個清秀俊朗的年輕人。”

“不知,軍師大人婚配了沒有”

“我家小女初長成,年方二八,介紹給軍師當個小妾不知可否?”

“啥?就你家女兒那個模樣?能行嗎?”

“對啊,你家女兒我見過,長大了肯定是個母老虎,你這不是坑害軍師嗎?”

“我家女兒可以,我家女兒前凸後翹又溫柔!”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