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確實已經退兵了。
但是,沒退多遠.
潼關防線仍然被他們牢牢把控。
秦懷玉說:“相公,我派人去打探得知,民變大軍分為了好幾個陣營。”
“他們正在相互攻伐。”
“相公你不是把他們的將領殺了嗎?”
“他們也許在爭當統帥呢。”
趙英男點點頭,表示非常有可能,隻是心中疑惑,這統帥還用爭嗎?
莫非他們不怕死?
不過,民變退兵了總歸是件好事,他們內鬥也是好事,如此就能給涼州爭取更多時間。
趙英男道:“那便喝點吧。”
“明日我再出去一趟。”
“再殺他們幾十個將領,如此,我們便可以準備招降亂民了。”
秦懷玉點頭:“相公,招降亂民可以,隻是我們有那麼多糧食嗎?”
“有的。”趙英男信心滿滿道:“我準備了許多糧食。”
“隻是,如何能讓這些亂民歸順後,不再反叛才是最大的問題。”
亂民們本來隻是種地的,可以當土匪,可以當士兵。
但不論當土匪還是當士兵,他們都不是專業的。
今天打不過。
投降。
明天你走了,他們又揭竿而起,如此反複,煩不勝煩。
趙英男想到的了幾個辦法,與眾人說起。
第一,把投降過來的亂民,先篩選一部分,能打的,能當兵的。
選出來,編入新軍。
在把這些軍隊,分散到各處去。
經過考核期後,可以給正式兵待遇。
至於,那些個老弱病殘,沒有作戰能力的,全都押送回涼州去種地。
這大月的百姓,基本上都會種地,乾老本行還是可以的。
第二,擊殺那些個帶頭反叛的,不肯歸降的將領。
全都噶了。
招降後,發現有不忠者,違反律法者,也全殺了。
亂世用重典,各種手段也要殘酷一點。
才能鎮壓得住軍隊和老百姓。
一邊鎮壓,還要一邊給他們飯吃,如此這些個亂民才能真心歸順咱們。
同時,從亂民中提拔有能力,有聲望的將領。
用民治民。
如此,民心才能穩固。
第三,大力宣揚涼州的免稅政策。
把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服穿,人人有地方住這種口號,傳播出去。
老百姓不關心誰當皇帝,隻關心誰對他們好。
哪裡的賦稅低,哪裡的福利好,他們就支持誰。
不僅要宣傳,還要在收複區域,實行免稅,鼓勵農耕,恢複生產。
如此,政權才能穩固,天下才能歸心。
當然,也有人會問。
咱們實力那麼強,直接把這些個民變殺光不就完了嗎?
搞那麼複雜乾什麼?
趙英男很慶幸,他說完自己的方法,沒有人跳出來問這個問題。
一方麵,把人都殺光,太過殘暴。
天下百姓,苦戰亂久矣,他們隻想活下去,誰會歸順一個殘暴的君主?
殺的人越多,剩下的勢力反抗就會越激烈。
再說,這天底下的百姓就這麼多。
災年帶走了一部分,每一次打仗,動輒戶口減半,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等天下太平的時候,人口還能剩下五分之一都算不錯了,把人都殺光。
打下來的城池誰來守?
占領的土地,誰來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