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貴!?
李布城急火攻心,一口老血吐出,這個叛徒,當初他背叛大月投靠大順。
如今又背叛大順,投靠韃子。
虧朕還那麼信任他。
李布城捶胸頓足,嗚呼哀哉:“悔不該不聽諸位之言。”
“錯信了吳三貴這個狗賊。”
“朕待他不薄,他安敢反叛?”
劉大敏心說,你待他不薄?
你是不是忘了,當初在慶功宴上,你們兩個喝醉,差點為了一個女人打了起來。
都說了,要麼將陳巧巧送給吳三貴,以招攬其心。
結果你又不舍得。
要麼就將吳三貴留在京城,給個沒有權力的官職,畢竟是降將。
保他榮華富貴就行。
結果你倒好,把一個和你搶女人的降將,調去遼東防線,還委以重任。
這下好啦。
人家投降韃子了吧!
哎……劉大敏在心裡長長歎息一聲,這些心思,肯定是不能說出來的。
人家畢竟是皇帝,就算有錯,那也已經犯了。
多說無益。
劉大敏鄭重其事,大聲道:“陛下,事已至此,不必難過。”
“當務之急,是要想想對策。”
“我們是繼續留在潼關決戰,還是領兵,奪回京城。”
“請陛下振作,速做決定。”
眾文武官員齊聲高呼:“請陛下速做決定。”
“請陛下速做決定。”
京城陷落,那是既定事實。
再耽誤下去,咱都得死在這裡。
在部下的催促下,李布城很快冷靜下來。
以前他也是個精明強乾的將領,隻是打下京城後,當了一段時間皇帝,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整個人都有點兒頹廢了。
他腦中思索著對策,但全無頭緒。
打仗,他就行。
做謀劃,還得靠智囊團。
李布城指著一個人道:“丞相,你是讀書人,你認為應當如何?”
他這一問。
表明他慌了,將生死攸關的大事,交給一個外人提意見。
劉大敏以手扶額,心中歎息。
陛下啊,陛下,你為什麼不問問我呢,這種事情,你居然去問一個外人。
文官有用的話,大月就不會亡國了。
劉大敏心中叫苦,他自認為是皇帝的鐵杆兄弟。
但自從李布城登基當皇帝後,他就各種疏遠自己。
自己提的建議,他多不采納,好像害怕自己威望過高,功高震主一樣。
以前還稱兄道弟呢,皇位,當真能改變一個人嗎?
那個被叫做丞相的人,也是前朝投降過來的。
因為拍的一手好馬屁,深得皇帝喜愛。
見皇帝詢問,他跪著往前爬幾步,大聲道:“陛下,不必過於緊張。”
“臣有上中下三策,可解當前困境,陛下想先聽哪個?”
我擦。
還賣關子……李布城斥道:“丞相,時間緊迫,快說吧。”
“先說上冊。”
那丞相道:“臣以為,吳三貴雖然反叛,但京城之地,百姓還是向著咱的。”
“此時領兵反攻京城,咱們有百萬雄獅,一定可以把京城重新奪回來。”
“此策不好的地方有兩點,第一,我們可能會被涼州軍追擊。”
“隻需做好布防,分批撤退即可。”
“第二,如戰況陷入膠著,我們糧草不夠,可能要吃兩腳羊。”
兩腳羊,就是人。
丞相作為一個文人,自詡高雅,他自己是不吃的。
但不妨礙他知道這些起於微末的將領,將士,經常吃人。
李布城咬牙道:“此策很好。”
“朕此刻,最痛恨之人,便是吳三貴那個狗賊。”
“即日,咱便揮兵北上。”
“誓殺吳三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