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錫衝分析道,“這樣一來,少了西北戰場的牽製,加上張定天的二十萬降軍,以及西北的十萬大軍,還有各地總兵和山海關的部隊,朝廷至少有四十五萬大軍。”
“即使阿音的三十萬東北軍強悍無比,也難有勝算,這確實是高明的策略,本王也不得不佩服。”
“王爺英明,但微臣仍感不安,四十五萬對三十萬,並非絕對優勢,女帝究竟有何打算?”範文程補充道。
“本王不必過多操心,阿音這等兩麵派,必須鏟除!”馮錫衝堅定地說。
“傳本王命令,若阿音再派人來,直接打出去!”馮錫衝怒不可遏,心中已不再信任阿音。
“是,王爺!”範文程見狀,識趣地閉口不言。
與此同時,東北的消息如疾風般擴散:“聽說了嗎?王爺竟答應撤藩,這是在耍我們吧?”士兵們議論紛紛,“王爺之前還說要備戰,現在卻答應撤藩,還得了朝廷一百萬兩銀子。”
“看來王爺拿了錢就忘了我們,還好朝廷給我們準備了田地和房屋,這正是我們所求的。”但也有士兵歎息:“跟王爺打了這麼多年仗,最後隻落得一身傷痛。”
“朝廷不僅不怪罪,還為我們著想,何必再跟王爺打下去?”這樣的聲音在軍中此起彼伏,原本一心備戰的大軍,如今失去了鬥誌,隻想過上安穩的生活。
而王府內,阿音氣得臉色鐵青:“卑鄙,可惡!”他的兒子們噤若寒蟬,生怕觸怒父親,尤其是老二吉爾達瓦遲遲未歸,其他兄弟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直到吉爾達瓦匆匆歸來,兄弟們才鬆了一口氣。
“二哥,你終於回來了!”他們焦急地圍上前去。
“父王,我剛得知朝廷公告,便外出了解情況。”吉爾達瓦鎮定自若地解釋。
“現在滿城都在傳,士兵們都吵著要入關種田,這讓我如何不怒?”阿音雖怒,但對吉爾達瓦仍有所倚重。
“父王請息怒,事已至此,需冷靜應對。”吉爾達瓦建議道。
女帝突然頒布詔書,確實讓人措手不及,然而,這並非無法應對之策,她不過是想動搖我軍士氣,使我們短期內無法采取行動,對此,隻需探究她的最終目的便能從容應對。
我兒臣已打探到確切情報,女帝率張定天的二十萬降軍秘密向西,意在迅速平息西北的動蕩。
其目的顯而易見,企圖通過速戰速決解除西北威脅,隨後集結各地兵馬,回師攻打我們。
然而,女帝的計劃存在致命漏洞,西北戰事久拖不決,至今未能徹底擊敗敵軍,連對方主力都未曾捉摸。
大漠環境惡劣,即便大軍突至,也難改戰局,反而可能因糧草耗儘而陷入困境,二十萬降軍很可能被牽製,她的彩雲算盤恐怕難以實現。
吉爾達瓦分析得頭頭是道,阿音聽後神色稍緩,然而,莽古爾代提出疑問:“既然女帝明知我們實力強勁,為何不先對付東南王馮錫衝?
畢竟,馮錫衝的軍隊無論是數量還是戰鬥力,都遠遜於我們。”
吉爾達瓦點頭讚同,隨即補充:“女帝此舉背後必有高人指點,公開獎賞我們,反而暗示她將矛頭指向馮錫衝,這樣一來,馮錫衝必定嚴陣以待,而對我們而言,這正是天賜良機。”
“倘若朝廷大軍真的進攻我們,即使不能取勝,也會對東南軍形成威懾,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們成為攻擊目標,馮錫衝未必會趁機攻打都城,他一向謹慎,不敢輕舉妄動。”
因此,吉爾達瓦建議道:“我們不應被動等待,而應主動出擊,迅速準備,搶先一步攻打都城。
失去了張定天的二十萬降軍,都城對我軍而言將毫無抵抗之力,女帝試圖削弱我們的鬥誌,但這隻是小伎倆,當然,在行動前,我們還需解決一個關鍵問題。”
聽完吉爾達瓦的分析,眾人眼中燃起戰鬥的火焰,齊聲詢問:“是什麼問題?”
“關於馮錫衝的問題。”
“之前我們曾秘密致信馮錫衝,邀請他一同簽署奏章,讚同撤藩。”
“意圖以此作為籌碼,向朝廷施壓。”
“然而,如今朝廷的舉措對我們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