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先解燃眉之急(1 / 2)

“冬瓜尋常,但本官更看重的是它的配料。”說著,趙牧另一隻手從盒子裡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塊金磚,其大小堪比成人的手掌。

“原來如此。”大家頓時明白過來。

牛大人自豪地說:“正如大人所說,冬瓜本身普通,關鍵在於這三十二片精心準備的‘配料’。”意即這道菜的核心是三十二塊同等大小的金磚。

“另一個食盒也是這樣的。”

“哦,這道菜雖然有些土氣。”

“但做官就像做人,要懂得平衡飲食,不能天天隻吃肉,人也會膩的。”

“偶爾來點家常便飯,也能調節心情。”

“畢竟,人生百態,各有各的味道嘛……”

“好,你並州的情況我也了解了,就給你八萬石糧食吧。”

“記得你在並州當知府已經多年了吧?”

“也該換個地方曆練一下了。”

趙牧心中很滿意,那兩個銀冬瓜雖小,但六十四塊金磚卻是實實在在的財富,雖不及珍珠盤的價值,但也十分可觀。

“下官謝過大人。”牛大人連忙感謝,如今身為知府,再進一步便是布政使,或有機會進京任職,這次確實沒有白來。

“大人,忻州知府周通也準備了一道家鄉風味的小菜,請大人品鑒……”

前兩位已分得十八萬石糧食,留給後來者的就不多了,必須儘快爭取。

“哦?周大人對美食也有研究?”

“那本官一定要仔細看看了……”

同樣是食盒,但周大人的卻是一個小巧的方形盒子,此刻正握在他手中。

“大人請看,這是下官特製的雪花豆腐……”

周大人輕輕打開小方盒,裡麵藏著一張五萬兩的銀票。

“哈哈,周大人真是心思獨特……”

“很不錯,不錯。”

“前幾天我收到密報,說周大人在當地橫征暴斂,無惡不作。”

“我心裡還納悶呢,周大人一向清廉,怎會做出這種事情?”

“肯定是有人惡意中傷,周大人確實是位好官。”

“等事情處理完,我定要嚴懲這些造謠生事之人。”

“忻州的災情也很嚴重,這裡給你三萬石糧食,先解燃眉之急。”

“我相信你能妥善處理……”趙牧笑道。

“多謝大人,大人真是洞察一切,英明無比。”周通感激地回應,實際上,他在地方上的名聲極差,甚至有民眾想要前往京城告禦狀……

隨後,其他官員也依次獻上了各自的特色菜肴,趙牧一一接受,但分配的糧食數量則各不相同,從一萬石到五萬石不等,不到半個時辰,五十萬石糧食便分配完畢,趙牧的心情非常好。

“現在災民越來越多,如果發放的賑災糧食不足。”

“可以用新糧換取更多的陳糧,這樣數量更多,能救更多的人。”

俗話說得好,聽其言觀其行,官員們一聽這話,立刻站了起來:“大人,我們朔州的救災糧食已經打算從大豐糧行換一些舊糧,不然數量不夠啊……”

“大人,忻州的情況也一樣……”

“並州也是……”

大豐糧行是趙牧的兒子趙大春開的,這樣一來,新糧換舊糧,趙家就能從中賺取差價。

“聽說,與三秦相鄰的柳州受災最為嚴重。”

“不過我沒見到柳州的知府金倉大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