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李靖,曾任職馬邑郡丞。
隻因那李唐竟引異族入境,此等行徑實在讓末將看不過眼,於是便毅然回了東都。
後承蒙舅父韓僧壽的引薦,得以成為參與本次的河東郡防守之戰。」
李靖身姿挺拔,神色鎮定,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韓僧壽?李靖?」
魚俱羅微微眯起雙眼,腦海中迅速思索起來,這李靖確實是韓擒虎的外甥。
遙想當年,韓擒虎那個老東西尚在人世之時,他們幾個老家夥時常相聚,韓擒虎在聚會中沒少提及這個外甥。
言語間滿是自豪與誇讚,說這孩子乃是天縱奇才。
每次與他談論兵事,都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令人不禁拍手稱絕。
其軍事見解之獨到,甚至可與之探討孫子丶吳起的兵法謀略。
如今親眼所見,魚俱羅不得不承認,韓擒虎那個老東西所言的確非虛。
這李靖確實頗具見識,更難得的是他還有非凡的膽識。
瞧瞧之前那位將領的建議,首先想到的便是退回東都進行防守,這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常規想法。
然而李靖卻與眾不同,他反其道而行之。
在眾人皆考慮後路保全之時,他卻毅然決然地提出即便後路有失,也要從前路奮勇殺出一條血路來。
此等氣魄與謀略,著實令人欽佩。
魚俱羅眉頭緊皺,陷入深深的思忖之中。
片刻後,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地開口道:
「李靖,你的建議很不錯,本將決定予以采納。
不過,在具體實施上還需稍作調整。
無論河東郡這場戰役最終勝與不勝,本將都命你率領一支輕騎兵前去襲擾河內郡。
即便無法徹底擊破敵軍,也要想儘辦法先截斷對方的糧草供應,如此方能從後方對李唐大軍形成牽製。」
李靖聽聞此言,臉上頓時露出欣喜之色。
他原本隻是懷著一腔熱血與抱負,在大帳中提出自己的見解。
沒想到竟能如此順利地被魚俱羅將軍采納,這無疑是對他極大的認可與信任。
魚俱羅的目光威嚴地掃過大帳內的眾武將:
「襲擾河內郡此項任務艱巨,若無猛將相助,恐難以達成預期效果。
諸位之中,誰願意隨同李靖一同前往?」
話音剛落,一名武將霍然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末將願意隨同!」
魚俱羅定睛一看,認出此人乃是黃土關大將東方煌。
此人用的兵器十分複雜,右手緊握金背砍山刀,左手持方天戟,戟尖好似能劃破虛空;後背還背著一把開路槊。
整個人看起來雖然武器略顯繁多,給人一種花裡胡哨之感,但實則是個極為勇猛善戰之人。
此前為了全力對抗李唐,他特意向東都請命將他調到此地。
定下一邊與河東郡的李唐大軍交戰,殺出一條血路,又讓李靖襲擾河內李唐大軍的方略後,魚俱羅便開始著手進行安排。
與此同時,東都洛陽的皇宮之內,此刻燈火輝煌,宛如白晝。
北邊戰事吃緊,一封封戰報如雪花般不斷地向皇宮傳遞而來。
 楊侑身負監國重任,自隋朝與李唐開戰以來,他便時刻心係前線戰局,未曾合眼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