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過了晚飯之後,夏景天跟張衡兩個人,站在小院裡麵,看著滿天的繁星,高懸的明月。
“”我小時候,就喜歡數天上的星星,當時數了有一千多個。
我長大後,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寫成《靈憲》一書,記錄了2500顆星。
而且月食不是什麼天狗食月,月亮是不發光的,而是太陽的光芒。“”張衡解釋道。
夏景天看過關於張衡的介紹,他在天文上麵也有很高的造詣。
張衡第一次正確解釋月食成因,認為月食是由於月球進入地影中而產生的。
他指出月亮本身不發光,是受了太陽照射才反射出光來的;
還根據太陽在天空運行的規律,解釋冬天晝短夜長、夏天晝長夜短的道理。
“科聖前輩,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聯合國天文組織於1970年將月球背麵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又於1977年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2003年,國際小行星中心為紀念張衡及其誕生地河南南陽,將小行星9092命名為“南陽星””夏景天說道。
“什麼,你說在你們那個年代,居然用我的名字來命名月亮上的環形山,我的名字居然在兩千多年後還都知道。”張衡激動地說道。
張衡在聽到,在兩千多年後,不但世人還全都記著他。而且還用我的名字命名了星星,激動不已。
“這所以,你會在我們那個時代得到,那是因為你認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球型的。”夏景天說道。
“嗯,我一直都認為我們所在的世界是球形,不過他們都說是天圓地方。而且我還做了一個渾天儀。”張衡說道。
張衡製造的渾天儀是依據渾天原理而製成,其形狀是個球形的東西,相當於現在的天球儀。
渾天儀分為內外幾層,每層都可以轉動,中間有個鐵軸貫穿球心,軸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轉的方向,軸和球體的接觸有兩個交點,即天球上的北極和南極。
球的一半隱藏在地平圈的下麵,另一半顯露在地平圈上麵。在球的表麵排列有二十八宿和其他恒星,球麵上還有黃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夾角,分列有二十四節氣。
從冬至點起,把圓分成365又14度,每度又細分成四個小格。
球體外麵有兩個圓圈,一個是地平圈,一個是子午圈,外圈圓周長為一丈四尺六寸一分。
天軸支架在子午圈上,和地平斜交成36度,就是說北極高出地平36度。
這是洛陽地區的北極仰角,也是洛陽地區的地理緯度。這架儀器的構造,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最新的天文學知識,是當時最先進的儀器,代表了古代天文研究的領先水平。
“”天冷了,你早點回去休息吧。經過幾天的調養,你的身體狀況不錯。
明天準備給你做手術,給你的心臟搭橋手術。”夏景天說道。…。。
經過了夏景天幾個人,對於張衡的調養。他的身體狀況非常的良好,可以做心臟搭橋手術。
“夏醫生,原本我對你做的手術還有擔心,但是我已經想好了,我相信你的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