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的百姓進來,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個地仔細為群眾診治。
他讓衙役貼出安民告示,告訴老百姓這一消息。
他的舉動在當地產生了強烈的震動,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對張仲景更加擁戴。
時間久了便形成了慣例。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方求醫看病的群眾,甚至有些人帶著行李遠道而來。
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生”,用來紀念張仲景。
“張大人,為你介紹一下,這一位是醫祖扁鵲。”華佗介紹道。
扁鵲是春秋時期的人,張仲景他們兩個則是東漢末年的人。跟之間相差了500多年。
張仲景在聽到華佗說眼前的這位老者居然是一臉的華佗,一臉的不敢置信。
“華神醫,你沒有騙我吧?他可是五百年前春秋時期的人,怎麼可能還健在?”張仲景一臉不敢相信地說道。
夏景天在看到張仲景如此的驚訝。
於是出聲說道:“張前輩,你看到這個醫館連接著不同的時空。
我來自距離您和華佗前輩1800多年後的時代。
我的嶽父被稱為藥聖的李時珍,與你們1000年後明朝的時代。
而你們四位被稱為古代四大名醫,現在你們居然全都在我的醫館裡麵。”夏景天激動地說道。
古代四大神醫包括扁鵲、華佗、張仲景和李時珍。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期渤海莫人人。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創立了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
華佗,字元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譽為“外科聖手”和“外科鼻祖”。他精通內、外、婦、兒各科,發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戲。
張仲景,名機,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世尊稱為“醫
聖”。他著有《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他編著的《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四位醫家不僅在醫學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通過他們的著作和醫療實踐,極大地推動了中醫藥學的發展,成為後世醫家的楷模。
“是不敢當著我怎麼能跟扁鵲,華佗還有張仲景三位神醫,並提四大神醫。”李時珍一臉愧疚地說道。
“你們四個人各自擅長的領域不同,與後世的醫學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將你們並列為四大神醫。
你們四個人來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年紀。
紫萱快點兒幫我跟四大神醫一起合個影。”夏景天回答道。
夏景天看到古代,四大神醫齊聚在自己的醫館裡麵,異常的興奮。
於是李紫萱拿出來手機,明天五個人站好,給他們拍攝了一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