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王羲之帶兒子王獻之求醫(1 / 2)

夏景天才看到,王羲之攙扶著40多歲的男子王獻之居然是他的兒子,一臉的詫異。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琅邪臨沂人。

東晉駙馬、書法家、詩人、畫家,簡文帝司馬昱的女婿,書聖王羲之第七子,與父合稱“二王”,與張芝、鐘繇、王羲之並列“四賢”。

王獻之幼年隨父學習書法。成年後,得宰相謝安賞識,曆任本州主簿、秘書郎、司徒左長史、吳興太守,累遷中書令,人稱“王大令”。

王獻之成為書法大家,除了父輩教育,與他勤奮是分不開的。他七八歲時,就跟著父親學書法。

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他在練習書法,走到他背後,伸手去拿王羲之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

作為父親的王羲之,看到兒子小小年紀,筆力這麼堅實,就誇讚道:“此兒後當複有大名。”

還有一次,王獻之和兩個哥哥去拜訪謝安,言談起來,兩個哥哥談的是俗事,王獻之隻說了幾句問候寒溫的話,被謝安認定不凡。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王獻之成名並非偶然。

有一個十八口大缸的故事,說的是他練習的勤奮。

王獻之小時候,認真練字,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認為自己字寫得不錯了,去問父親,王羲之沒說話,母親說還要多加練習。

王獻之不服氣,說我練習三到五年總可以了吧,沒想到王羲之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你寫完那十八口大缸水,這個字才能拿得出手。

王獻之聽了,刻苦練字,有一次他寫了一個大字,拿給王羲之看,王羲之點了一個點變成太字,再拿給母親看,母親說隻有王羲之點的點寫得好。

王羲之才知道練習書法沒有捷徑,從此刻苦練習,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書法家。

還與張芝、鐘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被稱“張芝驚奇,鐘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

這個王獻之可是跟王羲之一起成名的人。

卻是英年早逝,在40多歲便去世了。

在看到王獻之的樣子,跟王羲之才來到醫館的時候,狀態非常像,感覺也像是服用了五石散之後的後遺症。

“書生前輩,七公子是不是也服用了五石散?”夏景天直接詢問道。

“哎,我這個兒子雙腳曾經燒傷過,留下了疾患。

多年來一直沒有治好,所以說他才服用了五石散。”王羲之解釋道。

“快點將患者給攙扶到醫館裡麵去嘛,我給他仔細地檢查一下。”扁鵲說道。

於是夏景天跟你找王羲之一起將王獻之給攙扶進了醫館裡麵。

“需要把他的鞋子給脫下來,要檢查一下他的雙腳。”夏景天說道。

於是,王獻之將自己的鞋子給脫了下來,露出了燙傷的雙腳。

有著明顯的燒傷痕跡,有些傷口腐爛得還沒有完全愈合。

“啊,這雙腳怎麼會燒成這個樣子?”李紫萱一臉不敢相信的說道。

“哎,老七呀老七,你為了我們王家真是受苦了。是爹對不住你。”王羲之一臉愧疚地說道。

“父親,這都是老七應該做的。為了王家,我這點兒苦不算什麼,況且我們不能得罪皇家的人。”王獻之說道。

“書聖前輩,七公子雙腳上的傷,這是怎麼回事?會燒成這個樣子?”夏景天好奇說道。

王羲之深深地歎了口氣,開始講起他的兒子雙腳是如何燒成這個樣子的。

王獻之原配妻子叫郗道茂,是王獻之母親一族的人,兩人應該從小就認識,感情很好。

但天不遂人願,沒想到,好端端的生活,半路殺出個公主,硬要嫁給王獻之。

本來郗氏經過苦心經營,成為東晉名門望族,但後來,慢慢沒落了。

這個時候,離了婚的新安公主看上風流倜儻的王獻之,求東晉皇帝把自己許給王獻之,皇帝下旨讓王獻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

王獻之為了原配,不想娶公主,為此,不惜用艾草燒傷自己的雙腳,但無濟於事,公主還是要嫁給王獻之。

皇命不可違,不得已,王獻之隻忍痛休了郗道茂。

郗道茂離婚後隻好投奔伯父,寄人籬下,生活淒涼,鬱鬱而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