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裡的五金廠,沒想到這次也有好處落在了他們的頭上。
河東村同樣給他們下了一大筆訂單,要求他們儘可能多的,生產帳篷用的金屬骨架,這也是為受災群眾準備的臨時居所。
河東村的果蔬公司,秉承著東山人一貫的傳統——哪裡有災情,就支援哪裡,還是同樣的搬家式的支援。他們在第一時間就籌集了海量的、耐儲存的、方便運輸的蔬菜,準備往災區運送。
當唐偉東帶著報道團隊回到青山縣的時候,記者們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這可是無比正能量的大新聞啊,於是,記者們顧不上旅途勞頓,一頭就紮進了現場,進行實地采訪。
縣領導已經有了上次興安嶺災情的經驗了,這次當著記者的麵,又來了一次慷慨激昂的即興演說,
大意就是:我們青山縣富裕了,但我們不會忘本。哪裡有需要,我們就支援哪裡,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就像當年我們推著獨輪車支援打淮海,就像我們開著船打渡江,隻要國家需要,隻要一聲召喚,我們全縣八十萬父老鄉親,隨時都做好了共赴國難的準備。
這話說的,把記者們刺激的、興奮的都快蹦起來了,這話妥妥的可以上19點的新聞啊。
當他們采訪到那些正在賣力乾活的,普通職工和村民時,淳樸的鄉民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來。
麵對記者伸過來的話筒,他們隻是撓著頭,憨厚羞澀的笑笑,說道:“國家有困難,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我們沒有錢,就隻能出點力了。我們多搬一點東西,災區的鄉親們就能多吃一口飽飯,就能替國家減輕一點負擔,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了。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相信國家一定會富強起來,希望受災的鄉親們,能早日重建家園。”
樸實的話語,讓記者們鼻子一酸,差點哭出來。這就是老區人民的覺悟啊,這就是每次遇到大災大難,哪怕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傾家蕩產去支援,哪怕自己蹲在路邊喝涼水啃煎餅,也要把所有急需的物資,和新鮮的蔬菜送到民眾的手中。這,就是“傻的可愛”的東山省的人民!
彆說現在了,就說以後幾十年,哪次災情疫情,沒有東山人民奔波支援的身影?東山人的口碑,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身體力行的乾出來的!
等他們采訪到李玉英的時候,早有準備的李玉英,按照和唐偉東之前商量過的,也對著記者們發表了一段即興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