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離泰山算起來也不是太遠,一早出發,中午時分就到了。
為了老太太的身體著想,大家決定休息一天,養足了精神,第二天一早開始爬。到了地頭,老太太也就不著急了,同意了孩子們的意見。
不過老太太還有個執念,有索道她不坐,非要親自爬上去,說這才顯得虔誠。這不是要了老命了麼,一個成年人爬著都費勁,何況她一個小腳老太太了。
可麵對老太太的執拗,大家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齊魯大地,以孝為先,悖逆長輩出門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在農村,那種不贍養、不孝敬父母的人也有,但是極少極少數,幾千年傳下來的傳統和行為準則,可不是誰都有膽子去挑戰的。這種人在農村,根本就沒人願意搭理你,背後絕對是彆人口中的笑柄和反麵典型。
老太太非要爬,那兒孫們也隻能陪著了。
唐偉東鬼點子多,趁著天色還早,找了個集市去買了幾條,在東山省農村用來推木質獨輪車的“pan”,就是繩子編的、掛在脖子肩膀上的那個玩意兒。準備等老太太爬不動的時候,拿來備用。為此,他還特意買的是那種用棉線編的。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在老太太的催促下,一家人就出發了。
看日出就不用想了,這麼早出發,是為了躲避大中午的毒日頭,再一個是想當天下午能接著下來。
一開始的時候,老太太還興致勃勃,在兒子、兒媳、閨女的攙扶下,拄著在山下買的拐棍兒當登山杖,親自往上爬。
結果爬了沒多久,她就有些不支了。看來她太高估自己的能耐了,三寸金蓮,隻能用腳後跟著力,不光費勁累人,就是走久了,腿腳也受不了。
唐偉東提前準備“pan”繩現在就派上了用場。大家利用這些繩子,做了一個類似後來背娃的那種背帶,將老太太背在背上,再有一個人在前麵拉著——主要是為了安全著想,防止重心不穩,向後跌倒,同時也能起到一點助力的作用。
就這樣,兒孫們開始背著老太太一步一步向山頂爬去。
唐建國先背,走一段又換成唐建軍,然後唐偉東再接過來,這樣往複循環。兒媳和閨女則在一旁扶著隨護。
唐偉東看著眼前發生的這一幕,不由得想起後來就在泰山腳下發生的一件事。高齡的老母親出院,因為坐不了車、受不了顛簸,兒、媳、女、婿們,輪流接力,硬是用平板車人力拉了幾十公裡,將老母親從醫院拉回了家。
看來這種至孝的行為,在齊魯大地人的心裡,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甚至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若是不這麼做,或許大家才覺得奇怪呢!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唐偉東看著躬身背著奶奶前行的父親,仿佛重新受到了一遍洗禮,兩世為人的心靈,再一次得到了升華。
登山的路上,亦有其他的遊客,看到這一幕至孝的場麵,無不對這一家投來讚許的目光,同時也對老太太有如此孝順的子孫,感到無比的豔羨。
每當聽到路人的誇讚,趴在兒孫背上的老太太,都會露出發自肺腑的笑容,不停的向彆人介紹:這是我兒子,這是我孫子……
臉上寫滿了驕傲,一副有子萬事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