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國債,以前可能是一個很穩妥的保值、升值的方式,但現在,大概率可能是要賠錢的。賺取的那點利息差,大概是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
“彆到最後錢沒賺著,還賠進一大筆去。在這件事上,你可一定要三思,不要頭腦發熱。就算你想做好人好事,那也沒有這麼乾的。還不如捐出去,那樣還能得個名聲呢!”
李玉英說的沒錯,不僅是她,現在大多數人都持跟她相同的觀點。
正是這個原因,也造成了去年發行的240億人民幣國債,極為困難的一個發行局麵。明知道會賠錢,誰還會去買呢?
90年以前,國庫券一直是靠行政分配的方式發行的。90年之後,才開始嘗試性的推向了市場。
去年年底12月28日,滬交所首次設計並試行推出了12個品種的期貨合約。但試行了兩周的時間,那叫一個慘淡啊,根本就沒有人買。
在這種情況下,也可能是迫不得已,前幾天有關方麵才調整了國庫券發行的條件,字麵意思隻有一個:“承諾對國債進行保值補貼!”
所謂的保值貼息指的就是,由於通貨膨脹帶來貨幣貶值,從而使國債持有者的實際財富減少。為了補償國債持有人的這項損失,有關部門會拿出一部分錢作為利息的增加,稱之為保值貼息。
但是對會不會將國債,隨著儲蓄利率的提高進行同步調整,卻並沒有明說,這就成為了市場上的一大懸念,直接影響到了國債到期的價值。
可彆人不知道這點事,作為“過來人”的唐偉東還能不知道嘛?
現在買國庫券,對其他人來說,就是一個坑,唯恐避之不及,更彆說主動往裡跳了。但唐偉東卻知道,這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有關方麵發行的國債不是賣不出去嘛,不差錢的唐老板,就可以讓人去找他們談了。揮舞著支票,將國庫券的發行價壓到最低,然後大量吃入。
這也是國際上那些資本勢力的一貫操作方式和風格。很多小國就是被他們用這種方式,給整成了羊圈,淪為了他們的韭菜地,一直被吸血。
唐偉東倒是還沒作死到這個程度,想著把一個大街霸當羊養,但是割一波韭菜,從中賺點“小錢兒”還是沒問題的。
比如,百元麵值國債,可以談到九十、八十,甚至七十多也不是不可能。僅僅是按照票麵利率9.5%來算,在不計保值和貼息的情況下,到期兌付的本息之和為128.50元。
可能這點錢,相比起貨幣貶值的速度來說,也就能做個保本。作為投資,不賺那就相當於是虧,這種事,沒人願意去做。
不過嘛,唐偉東卻知道,在到期兌付的時候,有關方麵宣布對去年發行國庫券的,直接以148.50元來兌付,而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更是高達150多元。
因此還引起了一次著名的、轟動世界的、被外界稱之為國內證券市場最黑暗一天的大事件。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拋開其他所有因素都不管,單就以七八十元的價格買入,兩年後到期就可以兌付一百五十多元,那就相當於資產憑空翻了一番。
如果唐偉東不知道最終的兌付價格,他也不敢明知火坑還要往裡跳,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如果?偏偏他就是知道,你說氣人不氣人?
收益翻倍,那就不止是保值的問題了,大賺一筆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了。
除非,有關部門會跟羅刹國那樣,公開賴賬!
那就沒辦法了,活該唐偉東倒黴,他也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