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也有著青山不排外的原因,反正他們都融入的很好,沒有產生過什麼糾紛、對立的情況。
這次移民隻是第一期,也是一個開始,後續的移民工程,還會持續很久。
三夾大壩截流的時間定在明年,為了確保大江截流的順利,庫區一期水位的移民搬遷工作,從今年八月十一日正式展開。
這是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人口大搬遷,也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
規模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大概也隻有明初洪洞老槐樹下的、那次移民大遷徙了。
三夾建設的難度,一個在於建設,另一個就是移民了。
畢竟,如非迫不得已,沒有人願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家鄉和熟悉的環境。
可這個人口,非遷徙不可。三夾建成175米的蓄水目標後,鄂、渝等地的二十個區、縣、市,將會部分,或者全部淹沒。
波及到的人口數量,將會超過一百三十萬人。他們將會“永遠”的離開故土,是永遠,沒有再次回來的機會。
他們曾經的家園,將會全部沉入水底,人不走,難道等著留在庫底喂魚嗎?
李大剛所謂的,從移民轉移安置中賺錢,指的可不僅僅是“轉移”,真正賺錢的地方,還在於“安置”上!
百萬人口的安置,是一個大難題,同樣也是一個巨大的金礦。
移民轉移出去,不能就不管了,其背後還有規劃土地、建設新城、住處、甚至還要調整產業結構,如何讓移民在新家園上“致富”等等,一係列的配套舉措。
——人口轉移出去,至少得給人家準備一些能養家糊口的營生吧?出去若是連生存都不能保證,誰還願意遷移?
這每一項,其中都蘊藏著巨大的利益。
唐偉東之所以會讓李大剛“接”手這個大活兒,就是因為河東建工集團,搞建設算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可以在後續的移民安置中,分到更多的羹。
這麼多的移民,除了安置工作,更重要的還是穩定他們的情緒。
畢竟,心理上的故土難離,很多人是難以接受的!
從後來的新聞中可以看到,在臨行前,無數人跪在祠堂的祖先靈位前,向老祖宗們做最後的告彆,很多人抱頭痛哭。
有的老人,知道自己再也回不來了,出發的時候,還特意帶上了、早已為自己準備好的棺材。
老人們年輕時的親人朋友,都是長眠於此,而他們此次一走,落葉再難歸根!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這次的移民過程中,發生的多不勝數。
這些世代生活在大江兩岸,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的移民,在離開的時候,有的人帶走了家鄉的一捧土,有的人帶走了家鄉的一碗水。
還有的帶走了家鄉的一根樹枝,就如同魯省很多村裡都有一棵大槐樹似的。那都是為了記住祖上的出發地,洪洞大槐樹。
對移民們來說,能帶走的東西,還是太少了,更多的東西,還是留在了這裡。
比如,對故土的留戀,對親人的思念。
無數人在車站、在碼頭,都留下了對家鄉深深的、最後一眼的回眸凝望。
留下了怎麼也擦不乾的、不舍的淚水!
就如同在啟程的時候,大喇叭中喊的那樣:“國家的偉大,正是因為有著偉大的人民。”
“三夾是我們的故土,大江是我們的母親。為了國家建設,舍小家為大家,今天我們要離開家園,去開創新的生活......,父老鄉親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