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每個東南亞國家,在後殖民時期的某些時間段,都曾發生對華商階層的打壓。
不過,其他國家大都是暗戳戳的下黑手,不敢拿到明麵上來。
畢竟,他們的經濟命脈,多數還是掌控在華商的手裡,他們也怕被華商“反噬”。
但隻有大馬,或者說瑪莎蒂爾統治下的大馬,公然的將打壓華商作為一項公共政策,讓種族之間的怒火燃燒至今。
大馬國內六五年馬來人針對華人的五一三事件,據傳就與瑪莎蒂爾脫不開乾係。
他還曾公開說過,華人不能在大馬政府中任職,除非他們讓馬來人掌控其企業的30%股權。等到那時候,馬來人才有可能放手對正質的控製權。
注意用詞,是有可能。也就是說,到時候就算華人給了馬來人30%的財富,他們也“不一定”讓你擔任政府高官!
他還說,占30%人口的華人,掌控了大馬接近60%的財富,而占60%的馬來人,掌控的大馬總財富還不到30%,這是不公平的。
換句話說,就是華人掌控了馬來西亞的經濟,這不行,你得把財富拿出來分給馬來人一部分才可以。
這尼瑪,簡直是強盜邏輯,嫌財富少,你去賺啊,懶成那個鳥樣,還抱怨財富少,這就有點過於不要臉了吧?
典型的不會遊泳嫌河彎,拉不下屎來怨茅廁!
大馬的經濟發展,有賴於廣場協定後的倭國投資。
他們主要的出口產品,是消費類電子產品,就是用其他亞洲國家生產的零部件,為全球大品牌進行組裝,而這目前依然是大馬製造業的核心。
說白了,大馬的產業,就是最低端的組裝製造業,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很容易被其他人給取代。
比如,改革開放後的我國,以及寒國、瀛洲、乃至後來的南越等國家和地區。
美元作為全世界唯一的“流通貨幣”,要是在短時間內,某個地區的美元貨幣數量被大量的抽空,那產生經濟危機就是必然的。
“好巧不巧”,東南亞這些國家就趕上了這次的美元潮汐收割。
加上他們國內的種族政策,使得的投資者有些望而卻步,外國和本地(華人)投資者紛紛把自己的資金轉移到國外,致使大馬國內的資金越發枯竭。
不能公平對待每一個人,如果還有人有信心在該國進行投資,那就真是一個奇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