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4章 向南洋轉移產業(1 / 2)

除了“正規軍”作戰部隊之外,還有一些由原作戰部隊官兵“考取”、改編而成的警察。

警察係統都是歸王德發的內政部門管理,若遇戰時,則是同樣劃歸龐軍的聯席指揮中心指揮。

這些警察日常都是持槍上崗的,一個是大唐特區初建,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混亂。

再一個,那些遁入熱帶叢林躲藏著的爪哇殘餘,也需要抓捕、清剿,手裡沒家夥事兒可不行。

軍令、政令下達之後,剩下的就是要大搞經濟建設了。

這可是關係這數百萬人口的生計問題,很多人還是剛剛從戰場上下來的,若是解決不好,可是要出大亂子的。

指望著那些列強的外資,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唐偉東當即又給國內的那些實業公司下令,讓他們一股腦的都去大唐特區開分廠。

什麼原因要去“國外”開分廠,他們不需要知道,隻需要知道這是唐偉東的安排就行了。

因此,在接到通知後,包括青鬆電器、青雲服裝、青山紙業、東燕集團、養益堂,甚至李北進的“通達”物流,都跟著大隊人馬,一起出海、下起了南洋。

李大剛的河東建工更是不能落下,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這些企業、公司去大唐特區投資搞建設,這些“活兒”肯定不能便宜了外人不是?

不過,河東建工的工人,都是在大唐特區就地招募的,他們隻需要過去相關的技術人員就可以了。

之後還有更多企業被安排過去呢,比如諾基亞、阿斯麥的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等等。

唐偉東其實也是在借著這個機會,逐漸的將他們掌握的相關技術,從粉藍和河蘭轉移出來。

企業可以被逼無奈的上市,可以“讓利”於人,但相關的技術,必須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唐偉東的目的很簡單,若是一旦再遇國外對種花家的技術封鎖,自己在國內的企業,立馬就可以生產出替代品來。

或許又有人要說了,光刻機呀,芯片呀,是多少多少國家的技術集合才完成了,那純粹就是不了解情況了。

這裡再強調一遍,全世界範圍內,我國是唯一一個,有著製造光刻機完整上下遊產業鏈的國家。

之所以世界上生產光刻機的廠家少,那是因為這個行業的市場小,容納不了太多的企業競爭,最多也就是一兩家、三四家就頂天了。

所以,後來才形成了一個贏家通吃的局麵。其他想進入這個行業的,誰乾誰賠錢!

因為後來者跟頭部的,那一兩家光刻機生產廠商,肯定是有技術代差的,以一些落後的技術怎麼去跟人家競爭市場,又怎麼可能不賠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