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家進入到了鼎盛時期,於是決定奮起反抗一下他們。
今天下午,漢家來人了,我家最強大的王朝滅亡了,土地沒了,國王也被抓走了。
明天還要繼續稱臣納貢,......
——南越殺漢使,屠為九郡,宛國殺漢使,頭懸北闕,朝國殺漢使,即時誅滅,......
而這種事,到了種花家的史書上,頂多也就是,“某時,某某寇邊,大破之”,或者是“某時,某某將領率軍滅某某國”,僅用寥寥數語,就一筆帶過了。
寫史書的那些人,也是習慣了惜字如金,比如,打了一場勝仗,史官頂多就寫倆字,“克之”。
打了一場大勝仗,史官可能多寫倆字,“克之,斬首多少多少。”
打了一場決定性的、空前大勝仗,史官或許才會多寫幾筆,“克之,斬首多少多少,俘獲多少多少。”
但打了一場敗仗,你看看吧,這會兒他們是能寫的多詳細,就寫的多詳細。
比如打了一場小敗仗,“我兵倉卒無備,徒手搏戰,於溝塍沮洳之鄉,故每出輒敗。夫兵者因地形者也,今六七郡間千村百落皆為戰場,敵形至難製也,......”,此處省略一千字。
打了一場大敗仗,那就更了不得了,“先是虜寇陝西鎮夷,總兵官寧遠伯任禮、太監劉永誠遣左參將都督王喜,奉禦阮和、福保,都指揮馬馴、穀聰、藍成、王祥等擊之,喜違禮節製,敗於臨水堡西,和、聰俱死鎮守,肅州衛都指揮胡麒來援,亦死於是,......”,此處省略一萬字。
——以上都是明宗實錄中的明確記載!
就像薛仁貴在大非川之戰中,在四千米以上的高原上,以五萬對戰四十萬,打輸了之後,好家夥,直接被史書記了一千多年。
——有的史書上寫的是唐軍十萬人,這是不可能的,當時李績(徐世績、徐懋功)正統帥大唐大多數的精銳軍隊,在征伐高句麗,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的軍隊來給薛仁貴,何況,也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給這麼大的一支遠征軍隊,輸送足夠的糧食補給。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等,不管誰寫史書,都要把這場失敗的戰鬥拿出來說道說道。
但卻鮮有提及,後來大唐忙活完高句麗之後,又跟吐蕃打了幾次,每次都斬首數萬,甚至連小勃律的國王和吐蕃的公主都被擄了回去這種事,也僅僅是一筆帶過。
——小勃律,是勃律的一部分,勃律差不多就是現在的“巴控克什米爾”,唐軍都打到南亞次大陸了。
薛仁貴的大非川之敗,被大書特書,又是什麼氣候原因,又是副將郭侍瘋(郭孝恪的兒子)看不起薛仁貴,不尊軍令,將帥不和等等,總之就是記載的詳細無比。
但不久之後他把突厥打的屁滾尿流的事,史官僅僅用了幾十個字就寫完了:(薛仁貴),又率兵擊突厥元珍等於雲州,斬首萬餘級,獲生口二萬餘人,駝馬牛羊三萬餘頭。賊聞仁貴複起為將,素憚其名,皆奔散,不敢當之!
開個玩笑哈,知道為啥少數族裔都能歌善舞,而種花家的主體民族,卻隻會喊666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