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周圍的村子,家屬院也要再開展一次防火教育。
這是傳統,有了火情就證明有漏洞。
每個村生產大隊的流程都是一樣,由書記和隊長把人組織起來。
白天的時候,就直接找一個大的空地,社員們聚集到一塊,薑山講一遍就得了。
等到了最後一個山林村生產大隊,天都黑了。
書記侯叔非常不好意思,“薑營長,沒有那麼大的屋子,得分兩批。”
天黑,外頭太冷,隻能選擇室內。
“行,沒問題。”
薑山答應的痛快,周圍的村子都走遍了,就沒有一家磚瓦房的,是真窮。
侯書記走出大隊部了,又回來了,“薑營長,你們還沒吃飯呢吧,咱先吃飯?”
薑山站在大隊部的院子裡,不對,這大隊部連個院牆都沒有,就三間小破屋。
“侯書記,不用麻煩了,我們有紀律,忙完回去再吃也不晚。”
侯書記老臉都紅了,自己都覺得太假了,邊答應著邊跑著去喊人。
連個喇叭都沒有,就隻能腿著去。
三營的其他的人每到一個村子,先把村子裡頭走一圈,周圍的土地山頭都摸索一遍。
作戰習慣,隻要走過的地方,心裡都有數。
薑山說教了一下午,到這會嗓子都啞了,還是一點也不敢鬆懈,該說的寧願多說幾遍也不會有遺漏。
“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野菜、野果、菌子、野雞野兔、藥材、茶葉等等的,這些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年年采年年有。”
“山火是大山的災難,一場山火造成的損失是無法統計的。但我們會有最深切的體會,你要爬更久的山去更遠的地方才能采到原來在家門口不遠處的山頭上收獲的野菜野果。”
“山火百分之九十是人為引起的,我們能控製的是自己,昨天晚上的山火是怎麼發生的,不追究。但是怎麼發生的呢?冷了生火取暖無可厚非,難道凍死在山上嗎?”
“真要凍死了,當然要生火取暖。可走的時候,一定要處理好。不要心存僥幸,一定要等火星全部熄滅,並掩蓋後再離開。”
社員們聽得很認真,這關係他們的切身利益。
靠山吃山,地裡收成不好,有大山在就餓不死。
“昨天的山火是怎麼著起來的呢,你覺得滅了,可等人一走,風一吹,又燒起來了,風吹著火星到處都是,吹到了樹上就是災難。”
“一定要小心再小心,總是沒有錯的。也不差那一會功夫,咱就多等會。”
……
最後講的是真起火了,怎麼救火。
救火的時候,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吸入濃煙,判斷風向,判斷火勢的狀況,若有需要怎麼聯係部隊等等。
分了兩撥,都講完的時候,薑山的嗓子是徹底啞了。
可一踏出屋子,看到站在外頭的一隊人,薑山眉頭微動。
而且還是王海濤親自帶隊。
他一出來,一隊人立正,
和王海濤眼神對上,就知道有事。
正常情況下,村子沒問題,他們不會在這兒等著,統一在村口列隊。
薑山如常的跟侯書記等人握手告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