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界,這四個普普通通的漢字連續在一起,便仿佛擁有了無窮的魅力。無數的旅程,無窮的幻想,無儘的未來,便是以此為基礎展開的。
但是,無論使用了多麼華麗的詞藻來修飾,作家筆下的文字在真正的“穿越”麵前,終究還是會顯得蒼白與膚淺,空洞而無力。
因為,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甚至難以用思想去表達的瑰麗。在穿越世界與世界之間的屏障時,無數這兩個世界間曾經的、現在的甚至是將來有可能會發生的畫麵疊加在一起,在穿越者的眼前如幻燈片一樣快速閃過。
如果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而貿然接受那龐大的信息量,大腦或許在一瞬間便會被燒掉。誠然,直視這樣的畫麵十分的危險,但是那仿佛在一瞬間便將兩個世界儘收眼底的誘惑卻也令人完全無法按捺。哪怕隻是看上一眼,那絢爛的風景也足以讓人生一片無悔。
每一位特派員,在穿越時,都會接受一遍這樣的考驗。而其中的經驗豐富者,如林真希這般,則會提前閉上眼睛,降低對外界的,而將注意力側重於來自穿越世界時,從世界與世界間的夾縫中帶出來的那一部分“真理”。
這是隻有與一個新的異世界接觸時才有的福利,在穿越的瞬間,可以有限的窺見“真理”的光芒。
或者說是“根源”也無所謂。反正那確實是來自於世界最根源的知識,可能關係著世界的誕生與毀滅,也有可能關係著生命的起源與終結。
每一個世界的起源都不一樣,每一次能蹭到的知識碎片的大小和內容也並不相同,但無論結果如何,對於林真希這個階段的特派員來說,都是足以讓她連升好幾級的超大號經驗包。隻要把那些世界的真理吃透,她便能夠擁有更大的可能性。
之前的那幾次穿越,林真希都從穿越世界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小的好處,所以這一次,她也希望能夠如此。
一大堆紛亂的資訊如預期的那樣湧入林真希的腦海,無比混亂,幾乎找不出邏輯。但是這些內容,卻確實便是構成這個世界的真理——的其中一小部分。
如此混亂且沒有經過任何整理的雜念包當然不可能被生硬的記憶下來,或許從中驚鴻一瞥的一小段知識便可以讓人受益匪淺,但林真希顯然並不滿足以此。
既然來了,那就沒有再放走的道理,比起碰運氣的去死記硬背其中的一小部分,林真希選擇了將它們打包,先存起來,等以後有時間了再去慢慢解析。
這就是魔法相對於科技的優勢。魔法的高唯心性令它在處理與記憶、靈魂這類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時有著確切穩妥的辦法。林真希都可以把記憶變成銀色的絲線放在小瓶子裡長期儲存了,那些科技側的家夥們卻還在研究怎麼把記憶從腦溝裡找出來呢。
費了很大力氣才把這一份信息量大的有些誇張的“世界真理”碎片打包完成,林真希揉了揉自己有些發脹的太陽穴,準備去接收新的信息。
這一次,她用不著閉眼睛了——因為穿越,已經完成。
此時的林真希正站在一顆不斷蕩漾著波紋的半透明氣泡當中,氣泡外是一條幽暗、窄小的小巷。兩棟大廈高高聳立,光滑如鏡的幕牆共同構成了這條小巷的左右兩側。
林真希看到了翻倒在地的垃圾桶,在地麵上隨意流淌的汙水,一輛已經生鏽輪轂變形的破自行車斜倚在一條小台階邊上,整個小巷看起來臟亂不堪。
雖然初降臨的環境並不是太好,但是林真希看到眼前的一幕卻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腳踏實地,就說明不是在外太空之類的地方,避免了最最糟糕的開門殺結局;有建築,就說明這裡存在文明,避免了次一級糟糕的蠻荒地帶局麵;而那輛看起來破破爛爛的自行車,則讓林真希確定了這個世界的原住民很大可能也是人類,並且發展出了和人類近似的文明。
對一個未知世界來說,幾乎沒有比這更夢幻的完美開局了。
這幾乎意味著,隻要找到切入點,她就可以玩美的融入到這個世界當中,不會存在任何突兀的痕跡。林真希奉行的是融入的策略,這種相似世界觀的世界,相當適合她開展行動。
那麼接下來,就該了解一下自己的委托內容到底是什麼了……
說起來也是蠻坑的,如果是正常的委托,應該是林真希先與委托者在辦公室裡見麵,了解委托人的訴求,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對委托的執行對象有一個大概的人格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