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真希似乎又一次搞錯了一些事情。
那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代表的是當物體具有這麼高速度的時候,就可以克服重力的牽引,從而進入外太空,繼而被星球引力捕捉,成為一顆圍繞星球運轉的衛星。
這一次“發射”,林真希隻是想把琦玉送到太空,於是就按照這顆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設定了速度的數值。
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
可是第一宇宙速度指的是切向速度啊……
當物體具有超過第一宇宙速度又不超過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時,它就可以依靠著圓周運動時的離心力對抗星球引力,當兩者平衡時,這個物體就會變成一顆穩定在某一條軌道上的衛星,環繞著星球進行勻速圓周運動。
所以,第一宇宙速度又被稱為航天器最小發射速度、航天器最大運行速度、環繞速度。
在地球上,這個速度的大小是7.9km/s,不過這個數據是在航天器緊貼著地表時計算出來的,而現實則需要牽扯到更多的因素,航天器也不可能在地表貼地飛行,它的活動範圍應該在距離地麵幾百千米的地方才對。
綜合所有因素考慮之後,當航天器在高度約為150千米的軌道運行時,它的環繞速度大約為7.8km/s,這個數據和純粹紙麵計算的結果基本相近,但中間計算的過程卻複雜得令人望而卻步。
可是,如果是一個豎直地麵發射的物體,想要逃離地球引力,又需要多少速度呢?
這麼說吧,在現實中是有現實的例子的,貝佐斯的Blue?in在進行第四次載人飛行時,花了10分鐘把人送到了106km的高空,讓6名乘客在那裡體驗了幾分鐘的失重環境。平均一下,就是0.167km每秒。
當然,火箭的飛行不可能是勻速的,而應該是不停地提速提速,直到到達最高速再慢慢降低速度。可就算是往大了想,將這個速度提高十倍,也不過是1.67km每秒。
可是林真希給琦玉準備的可是豎直向上的第一宇宙速度,而且還有更可怕的一點就是“發射”賦予的是速度的屬性,在到達目的地或是耗儘能量之前,這個“速度”是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改變的。
也就是說,被施加了“發射”的物體,不管它曾經的運動狀態是什麼,都會在被賦予“發射”之後,按照被賦予的速度來運動。
一個物體從一種運動狀態改變到另外一種運動狀態,這中間必然需要經過力的做功,而從更本質的層次來看這個問題,卻是能量的傳導和轉化。
所以,隻需要有什麼東西代替力來完成能量在物體內部的變換,就算沒有受力,也可以完成速度的賦予。“發射”,就是一個通過消耗魔力來直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魔法。
魔法,很神奇吧。
魔法令被發射的物體……也就是琦玉……沒有受力便突然擁有了極高的速度,而且這個速度在林真希供給的魔力耗儘之前還不會因為其他外部因素而改變,但林真希隻是賦予了速度,並沒有給發射物增加其他的諸如“無風阻”、“堅不可摧”、“自動追蹤”的便利屬性。
所以琦玉在被發射出去的瞬間,首先就會打出二十多道音爆環,並以自己的肉體去承受那二十多重音障疊加在一起構成的風阻之壁。
接下來,因為速度不會變化,在魔力消耗殆儘之前,琦玉的身體將會一直承受著這巨大的壓力。
不過好消息是這個糟糕的過程並不會持續太久,因為一秒鐘過後琦玉就飛到了比喜馬拉雅山還高的高度,15秒後,琦玉就將突破大氣層,到達星球外層空間。一旦突破那個高度,琦玉就再也用不著考慮風阻的力氣有多大了。
他該考慮的是如果林真希的保險措施沒有奏效,他該怎麼回來,如果他不想變成一個永遠飄在太空裡的太空垃圾的話。
不過以琦玉的風格,在這個時候大概會放個屁把自己推回星球吧……反正太空的零重力、低溫與真空環境,對琦玉構成威脅的概率,應該無限接近於零。
但那些都是不久之後的未來才需要去考慮的,而林真希眼前卻需要麵對一些已經迫在眉睫的問題,那就是二十多倍的音爆衝擊對周圍造成的破壞。
林真希是知道音爆的危害的,所以在啟動“魔力放射”的時候,林真希已經激活了自己身上的魔力防護。
這是林真希用來保命的魔法,研發的優先級曆來都是最高,林真希在異世界學到了什麼新的優秀的魔法技藝,一般第一件事就像想怎麼把它融入到自己護身的魔法盾當中。
而在糅合了數個異世界不同風格的魔法的優點後,林真希的魔力防護也變得一個相當萬金油,對使用者本身的保護極為到位的同時對使用者的負擔也相對較低,不光能夠抵消物理傷害還能夠吸收魔法傷害,甚至可以將指向類的攻擊偏斜。
總而言之,林真希儘己所能的為自己的魔力防護補全了所有的短板,除了一些無解的靈魂攻擊、規則攻擊之外,想要攻破她的這一層魔力防護,便隻剩下了以力破之這唯一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