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目光堅定地直視著梅瑛的眼睛,字句鏗鏘。
“郭蘭臨走前說的話,雖然難聽,但也句句在理。竹編這門營生,越來越不受待見,你才20來歲,把大好的青春耗在這裡,我很愧疚。其實,如果你想走的話,阿嬤打心底裡能理解你。”
梅瑛強忍著眼眶裡的淚水,不讓它落下。
“阿嬤,你想多了,我不會走的,竹編這門技藝,現在不受待見,那是因為知道的人少。我來學藝的目的呢,就是想學有所成,然後將這門技藝讓更多人看到。現在有網絡這個東西,各行各業都在用,如果傳統手藝不去利用起來,太可惜了些。”
“好!”
梅瑛深吸一口氣,挺直腰板,像是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原本焦慮的麵孔,川劇變臉般換上了一副嚴師的樣子。
“竹材的處理你現在掌握得差不多了,從今天開始,我教你編織技法。”
梅瑛聲落手起,從身旁那捆竹篾裡抽出幾根篾條,穩穩當當擱置在案板上,然後將篾條鋪展開。
“將篾條逐根排列妥當,再交替交織,用挑一壓一或者是多層平編的技法,打造平整緊密的平麵、塑造多樣的花紋圖案,並且能巧妙轉彎拚接,這就是平編,竹編裡最基礎的手法。”
梅瑛一邊介紹著,一邊編排著手頭上的活兒。
小時候,林澤雖然也在阿嬤的身邊擺弄過這些,但那時不過圖個新鮮好玩,全然沒有學什麼技巧,純粹是依葫蘆畫瓢瞎比劃。
今天正兒八經地看阿嬤教學,林澤才驚覺這活兒沒那麼簡單,僅僅是這基礎的平編技法,他就足足學了一個多月。
接踵而至的,是更為複雜的斜編和絞編。
作為竹編技藝中極具特色的一種技法,斜編就是將竹篾按照特定角度傾斜排列編織,既能呈現菱形、三角形等幾何圖案,還能雙向交織,靈活處理交接處,讓作品擁有精美且富有立體感的紋理。
至於絞編,則著重於竹篾的絞合操作,基礎的雙絞編,是兩根篾條相互擰合,保障牢固美觀。
多絞編更是花樣百出,
像三股麻花絞、魚骨絞等,還可以加固關鍵部位、巧妙連接整體,強化竹編作品結構的穩定性。
梅瑛的理論,講解得頭頭是道,拿起竹篾實際操作,更是輕車熟路,舉手投足間儘顯遊刃有餘,每一步都不費吹灰之力,看得林澤以為上手不難。
然而,當真輪到自己時,他才深切體悟到什麼是“看花容易繡花難”。
就拿斜編來說,篾條的角度稍有偏差,圖案就不成樣子。好不容易把控角度了,眼瞅著圖案成型,卻因指尖不經意一抖,“嘩啦”一聲,竹篾四散而逃,前功儘棄。
絞編更是狀況百出,不是用力過猛,篾條在清脆聲響中斷為兩截,就是篾條被絞合得鬆鬆垮垮,活脫脫像根破舊草繩。
幾根篾條在梅瑛手上,輕輕鬆鬆就能弄出三股麻花絞、魚骨絞啥的,但到了林澤手上,那看似脆弱的竹篾,反而成了銳利的武器,他的雙手被劃得傷痕累累,舊傷未愈,新痕又添,一道道口子觸目驚心,可謂是慘不忍睹。
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崩潰,即便脾氣再倔,林澤也是多次心生退意,腦袋裡“放棄”二字如走馬燈般晃悠。
可係統設定的實戰教學,根本就是一道枷鎖,隻要自己還身處在這片虛擬的天地,就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奮戰,直到學有所成。
時光悄然流轉,林澤的穿衣,隨著季節的更迭,從厚實棉襖變成輕薄單衣,再從輕薄的單衣變成厚重的棉衣。
在無數次跌倒又爬起、失敗再重來的循環往複中,林澤漸漸摸清了門道。
起初,他手中的斜編圖案,雖然歪扭卻能勉強成型,絞編也不再頻繁斷篾亂套;
再往後,斜紋愈發規整對稱,絞編花樣也越發精巧細致。
不知不覺間,林澤雙手動作變得嫻熟,編織的速度也跟著攀升,甚至可以在相同的時間裡,做出跟阿嬤媲美的竹編。
他,學成了!
燈火焚城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