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的拍攝總算是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唐依依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幾天下來,攝像機裡存了好幾百條視頻,還都是2K60幀率的,以至於足足2個T的內存卡被塞得滿滿當當,光是將素材傳輸到電腦,就花了幾個鐘頭。
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整理、篩選、剪輯、選音樂,部分製作的鏡頭,還需要添加一些字幕,最後就是視頻調色。
一道道工序下來,直到晚上十點多,成片才算剪輯完成。
……
林澤拿著鐮刀往山上走去。
背景音樂響起。
午後的陽光,一縷縷透過竹葉間的縫隙,灑在安靜的竹林裡,形成一道道細碎的光影。
微風拂過,竹葉搖晃,摩擦出沙沙的聲響。
林澤在竹林裡穿梭,細細打量著周遭的每一根竹子,最後停在一根粗細均勻的毛竹旁。
他站好位置,兩隻腳穩穩地踩在地上,抽出彆在腰間的鐮刀,利落地往竹子根部砍下去,在幾聲“哢哢”的清脆聲音中,選中的毛竹慢慢歪向一旁,最後在高空拍攝的鏡頭下,這根高聳入雲的竹子應聲倒地。
將砍好的竹子扛回院子,林澤先將竹子固定住,然後拿起刮刀,沿著竹竿的方向使勁兒剮蹭,那青色的表皮便一點點蜷縮卷起,隨後脫落下去。
刮刀經過的地方,竹乾露出淡黃的顏色。
緊接著,林澤拿來破竹刀,將刮好的竹子,一頭抵在地上,一頭小心翼翼地將刀切入竹子,隻聽得“撕拉”一聲,竹子就被破成了一根根竹條。
隨後,他拿起一根竹條,將其一端置於特製的夾刀之中固定,然後用篾刀仔細地刮削竹條的側麵,將竹條表麵的毛刺和不平整處一一剔除。
在篾刀的反複磨礪下,竹條的厚度也慢慢變得均勻,最終成為了可以用於編織燈籠的竹篾。
竹篾弄好後,林澤開始製作骨架,將一根根竹篾穿插在一起,用細繩纏繞加固,直至骨架成型,再在上麵均勻地抹上迷糊,貼上宣紙。
等紙風乾,燈體就有個大體的樣子了,下一步就是裝飾。
從舊竹箱裡找到彩色顏料,調兌出喜慶的紅色、祥瑞的金色後,林澤便拿著細筆蘸上顏料,在燈體上簡單地畫上圖案。
這麼一來,八角宮燈就做好了。
畫麵中,鏡頭固定,從一隻宮燈緩緩遞進變成多隻,再堆積成滿院子。
接下來就是滾燈的製作。
林澤先用工具在紙上大體勾勒出各種各樣的球體形狀,然後將竹篾首尾相接,折成大小不一樣的竹圈,再按照大小順序把這些竹圈固定好,一個球形框架就弄好了。
後麵取來一隻竹筒,將竹篾從裡麵穿過去,弄成燭台的樣子,放置在球形框架裡麵。
最後,在框架外麵蒙上一層宣紙,一隻亮閃閃的滾燈也就大功告成。…。。
太陽慢慢西沉,夜幕漸漸降臨。
一隻隻點燃的宮燈掛起,遍布在院子的每個角落,橙黃的燭光透過輕薄的燈罩,傾瀉而出,無數的光線交相輝映,為院子披上了一層璀璨的金紗。
坪地上,無數隻滾燈穿梭其間,光影快速流動、交錯縱橫,光芒所及之處,每一寸空間都被點亮。
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嘮著家常,暖黃色的光映襯出他們樸實的笑容。
各家的孩童,在滿地的燈籠中間跑來跑去,嬉戲打鬨,時不時好奇地湊到燈籠跟前往裡麵張望。
整個小院都被燈籠的火光照得通亮,火光一閃一閃地跳動,把每個角落都照得清清楚楚。
在這平常的日子裡,古老的竹編技藝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繩子,把大家緊緊地連在一起,弄出了一幅又光彩又溫情的畫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