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師來了之後,了解了詳情,他們覺得贏這個案子不難,可是想要抓住仿製的作坊主和售賣假貨的商人卻不容易。
他分析,據這些學子們說,他們去退硯台的時候,已經人去樓空了。賣煙台的鋪子原本也是生意冷清文房四寶的鋪子。自從這個硯台大賣之後,生意很好。可是沒幾天,人們就發現那個店鋪已經沒有人了。
應該是製假售假,知道這個生意不會長久,所以,大賣一陣賺了很多銀子之後馬上跑路了。
因此,如果,蕭雲嫣這邊的烏脂硯店鋪隻起訴這些誣告的書生文人們,倒是很容易勝訴。倒是,那樣就得罪了天下的書生文人。原本烏脂硯店鋪就會從有理的一方,變成了強勢無理的一方。
如果不起訴這些書生文人,這些書生文人又會反過來告烏脂硯店鋪製假售假。所以,現在看來是個兩難的境地。
蕭雲嫣聽這個訟師的分析很有道理。不過他並不是想與這些書生為人為敵,而是想把這個硯台的真假以及是誰在製假售假弄明白。他們原本就是受害方,如果瞻前顧後。不通過在縣衙公開堂審,不足以讓真相大白。
經過訟師和蕭雲嫣以及掌櫃的多次協商,他們打算還是起訴這些文人書生。
因為,他們並沒有在烏之宴的正品店鋪購買商品。後買到了假貨,卻來誣告烏脂硯店鋪。訴訟請求是,請這些書生文人們公開道歉即可。
實際上,這買到假硯台的書生和文人,現在心裡已經明白了,他們是被騙了。但是騙人的卻不是烏脂硯店鋪的東家和掌櫃。
如果烏脂硯東家將他們告上法庭,他們不但賠了一方硯台,還丟了名譽。自己騙圖便宜買了假貨,還誣告無辜受連累的人。
一旦敗訴,賠了銀子是小,丟了名譽是大。天下文人最看重的,就是那個名譽。
這些書生們聚集在一起商量,有兩種想法。
一種是繼續告烏脂硯店鋪,請求賠償。無論如何,一定要咬定他們是製假售假的源頭。
隻是因為被抓住了之後,為了躲避追責,反以被害者的身份出現在大眾的麵前。甚至將他們這些買到假硯台的受害者訴之公堂。
如果訴訟成功,那購買假貨的文人書生,不僅會獲得高額賠償,還會挽救自己的名譽。如果敗訴,除了損失了銀子,就是要公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