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使毛筆的價格回歸理性,令製筆師傅和賣筆的店鋪隻賺取正常利潤,讓書生們都能用得起好用實用的毛筆,蕭雲嫣決定下場競爭,順便整頓一下毛筆市場。
她用機器做了第一批價格在一千兩左右的高端名筆。目的是打壓那些千兩以上高端毛筆的價格。
然後再做一批價格在百兩左右的毛筆。同樣是規範百兩左右毛筆的市場價格和質量。以次充好,做做樣子的產品,就會無人問津。要想賣出去產品,就得把質量做好。
蕭雲嫣讓手下將市場的各種檔次毛筆都買了一些回來。她看到普通貧寒家庭書生用的毛筆,大概是一套大中小楷,價格是五兩。
雖然聽著很便宜,可是對於一年收入隻有十幾兩的家庭來說,那也是貴得離譜,不過不買就沒有用的。所以書生們對毛筆和煙台的珍惜是刻在骨子裡的。
秀雲煙決定出一批價格在二兩一套的毛筆。這種筆的筆杆比較普通,就是空間裡出產的竹子。筆鋒也用常用的羊毫和後世的人工纖維筆。
因為要將價格降低,所以既要保證筆好用,又不能用貴的材料。
而高檔的筆除了羊毫和人工纖維之外,還有狼毫鼠須等。主要是筆杆的用料和製作工藝特彆講究。
一經上市,千兩左右的名品筆就被搶購一空。而那些每套隻有二兩銀子的各種筆也被書生們搶光了。
隻有百兩左右的毛筆問的人比較少。原因無他,因為,在百兩左右檔次的毛筆當中,可選擇性很大。
那些製筆的師傅不願意做特彆高檔的筆,因為一年也賣不出去幾套,也不喜歡做低檔次的筆,因為價格低,利潤太薄了學徒練手做的毛筆,才賣低價。成手師傅做低端筆,豈不是浪費時間。倒是價格百兩左右的筆,購買的人不少。從中獲得的利潤又很多。
蕭雲嫣用一批各種檔次的筆投放到市場,了解市場的買方和賣方的反應。她決定不再做一百兩左右檔次的筆。
二百兩以上到一千兩以下,這個檔次都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筆,可以作為主打產品。不與同行競爭同質產品,導致無序化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