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與自己的太子哥哥在此前,曾經深入的交談了這件事情。
小王子勸說太子哥哥,不要以卵擊石。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日子,等戰爭平息了。他們再與蘭域王朝繼續貿易,豈不是沒有任何損失?
但是努比亞的太子是不聽勸阻的,他說弟弟是膽小鬼,於是堅決帶著自己國家的軍隊,與其他三個國家一起參與了這場聯盟軍。
周邊的其他三個小國也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因為各自的實力都不強大,所以集中在一起。
正好努比亞的礁石灘這裡相對防禦薄弱很多。地勢也有利於他們進攻蘭域王朝。所以四個小國集中兵力,湊齊六萬人,一起攻打蘭域邊城。
一開始四個國家,四位統兵的將軍意見並不一致。對於如何安排兵力?用什麼樣的進攻策略?總是談不攏。
後來還是努比亞的太子出了一個主意,乾脆由四個國家平均出同樣的兵力,由四位指揮官輪流做統帥。
如果在某位指揮官的指揮下,進攻的時候傷亡少,效果好,就由誰指揮。如果出師不利,傷亡慘重,那就換人。
誰也不服誰的四國指揮官同意了努比亞太子的提議。並且,推薦努比亞太子做第一位指揮官。
這個太子很久之前,就想著要從蘭域王朝巨大的疆土上咬下一塊,作為他們努比亞王朝的國土。所以,他在心中演化過無數次,如何進攻蘭域王朝的邊城?
可是,以前太子太小了。兵權在國王的手裡。他身邊也沒有多少支持者。所以在蘭域王朝曾經的動蕩時期,他並沒有抓住機會。
最近,蘭禦王朝被禦龍國王和黑蛟龍王後治理的十分繁榮昌盛,所以他也隻能在心中默默的計劃著,卻並不敢實施。
現在正好機會來臨,他當然要緊緊抓住,既然大家都聽他的建議,那他就要將自己曾經在心裡演示過無數次的進攻方式加以實施。
努比亞太子覺得勝算要比以前預想的多得多。
因為現在不僅僅是他一國在戰鬥,而是十一個國家參與了對蘭域王朝的侵略。
努比亞這邊又有其他三國的支持,這樣好的契機,真是千載難逢。
首先他要解決的就是戰爭物資的籌備。雖然現在六萬人聚集在努比亞的。邊境。各自也帶來了一些糧草食物,可是他覺得這些都不夠。
他要求四國的指揮官各自向自己國家的國王要求增派物資。打仗打的是實力。如果不能保證後續的給養,以及充分的戰略物資,他們根本無法撼動蘭域王朝這個巨大的國家。
可是國庫裡的物資原本就不多,四個小國實力本就不強。可是,既然已經發兵了,前線需要戰略物資,國王們也不能置之不理。
所以,各個國家的國王都在朝廷上,讓大臣們想辦法,征集糧食和其他戰略物資。
既然從國庫裡。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那就隻能從百姓那裡征集物資。可是。四個小國的百姓本就生活的。並不富裕,主要靠采野菜,打獵和去海裡捕魚,捕蝦,采珍珠生活。可以說每日的餐食,朝不保夕。
國家每年要向百姓們很多物資,作為各種苛捐雜稅。百姓們本就有怨言。可是。深處。最底層想反抗也沒那麼容易。隻能。任勞任怨。每天不停的勞動,儘量的積累一些乾菜,肉乾、魚乾、蝦乾之類的食物。以應對暴風驟雨頻發,無法外出捕獵之時,或者是嚴寒的冬季,食物匱乏之時。
這次。四個小國準備與蘭玉王朝發起戰爭的時候並沒有征集百姓的意見,而是悄悄的出兵。百姓們雖然沒有話語權,可是真正打起仗來需要負擔的卻是百姓們,不僅僅是物質,還有這些好兒郎可都是百姓家的子孫。
國王讓大臣們想辦法,去將這些百姓們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食物征集一部分,用作軍隊的給養。
大臣們意見不統一,主戰派當然是積極配合。而且想要得到這個差事。為軍隊征集糧食,那是一個肥差。從中可以截留下一部分,變成自己的私有物資。
其中一個叫海利華的小國,主和派堅決反對國王的提議。主和派領頭人物是國王的弟弟哈特親王。他義正言辭地當堂陳述自己的觀點。
“啟奏國王陛下。此次發兵,原本我和很多大臣就不同意。百姓們已經夠苦了,打仗耗費的就是百姓們的財富和食物。
蘭域王朝如此強大,雖然被小國圍攻,可是豈能那麼容易地被這些小國攻破?
東南之地,就憑我們四個小國,想要將蘭域王朝邊關的守軍打敗,而後我們的軍隊長驅直入,瓜分南域王朝的土地和百姓的財富。這就是癡人說夢。
如果想要減少損失,趕快趁早撤軍。一定與王蘭域朝表明,我們不再參與這場侵略戰爭。
否則,仗打久了不說輸贏。就是戰爭期間的物資消耗,就不是我們能夠承受得起的。
朝廷向百姓們征集物資,這無疑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因為百姓們自己的生活都已經難以為繼,他們又如何能夠負擔得起前方將士巨大的消耗呢?
在物資征集之時,那些貪官趁機將百姓們救命的口糧征集過來,然後扣除一部分收進自己的倉庫,損公肥私,大發戰爭財。
他們的行為令人痛心疾首,而百姓們卻隻能無助地看著自己的救命糧被剝奪,生活更加艱難。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百姓們必然更加承受不住。他們已經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
如果朝廷不能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幫助和支持,他們將不得不采取行動,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生命。
一旦國內鬨起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到時候,我們不僅沒有把蘭域王朝打下來,自己國內反而先亂了。
這將是一場災難,不僅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也會給人民帶來無儘的痛苦。
國王,您想沒想過這樣的後果?您能不能承受得起這樣的責任?
您的子民們在期待著您的回應,他們需要您的幫助和支持。請您不要讓他們失望,不要讓他們陷入更深的困境。”
國王本身也是充滿野心的人。何況,他的寵臣們以往國王支持參加侵略聯盟。如果盟軍贏了,他們作為主戰派,功勞巨大,自然能夠分得更多的利益。
盟軍輸了,他們已經在征集物資,調撥物資的過程中,偷偷地賺了足夠多的利益。
如果,國內造反了,或者被入侵了。他們各自家族的勢力都橫跨幾個國家。在其它地方,也有生意和住所。隨時可以去其它地方躲避災難。
在彆的國家,依然可以活得如魚得水,開心快樂。
因此,國王並不聽弟弟的勸阻,仍舊打算一意孤行,繼續支持主戰派。
缺錢缺物資,那就從百姓那裡再搜刮一番。
四個小國的百姓被自己國家的士兵和征糧官,用皮鞭和軍刀威脅,不拿出糧食,就去做苦力。
家裡有一些存儲食物的百姓,隻能拿出大部分,上繳了征收的額度。
家裡沒有存貨的貧困家庭,被強行帶走了一個壯勞力,去部隊服雜役。
造成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拮據。而原本就貧困的家庭失去了勞動力,更是日子更加難過。
征集糧食的士兵並不顧著百姓們。痛哭失聲,苦苦哀求。他們隻管完成任務,百姓在他們眼裡就是隨時待宰的羔羊。
這些物資被收集上去之後,經手的官員都會克扣一些。從百姓手裡收上去一斤食物,上繳到軍隊的時候,隻剩下半斤不到。
層層的剝削令身處最底層的百姓苦不堪言。日子過不下去的百姓們心裡生出怨氣。想要推翻這吃人的統治者,可是。沒有領頭的,他們也隻是在心中憤怒,沒人的時候,嘴上狠狠的罵幾句。然後隻能繼續在缺衣少穿的日子當中,苦苦地煎熬著。
持續到再一次爭糧的時候,矛盾更加激化了。百姓們原本就沒有那麼多餘糧。頻繁的征集,令百姓們根本就無力拿出更多的食物。
看著一個個瘦的麵黃肌瘦的百姓,這些征糧官們沒有一絲絲同情。他們隻想將百姓們手裡的所有食物和錢財,都搜刮一空。
而且,揮舞著皮鞭和軍刀,警告百姓們,努力去打獵捕魚。否則,下次征集食物的時候,如果再交得這麼少,就把他們一家都變成苦役。
百姓們被強迫拿出僅存的食物。因為被威脅,征糧官過一段時間還會過來征集食物。他們不得已,隻能拖著饑餓的身軀,去收集更多的食物,用來供給這些喝人血吃人肉的統治者。
有的地方已經開始有反抗的跡象,總有一些有領導能力的人,他們打算揭竿而起。不過,百姓們並不是頭腦一熱,拿著魚叉和鋤頭就能與身穿鎧甲,手持利刃的官兵作戰。他們都是秘密組織起義軍,越來越多的百姓暗中加入了起義軍。
他們現在最缺的就是頂頭的那個領導者。百姓心中都有自己支持的那一個人。比如努比亞的小王子。比如海麗華的哈特親王。
這些起義軍暗中集結力量,計劃如果前線失利了,他們馬上揭竿而起。他們要擁戴自己心中的新國王,推翻那些野心家,重新建立新政權。